【臺灣教育部 - 新聞資訊】加州學校財務系統重整有望 2013年06月15日 12時訊
自從去(2012)年加州幾十億的教育增稅案通過后,州長布朗更有信心推動加州學校財政系統的重整計畫,這是前幾任州長皆不敢碰觸的難題,超複雜的加州學校財務系統要能公平且理性的重整,這幾年早已被教育研究及專家們公認為最難搞定的一樁任務。
一般來說,少數族裔、英語待加強者或低收入家庭的子女通常需要獲得更多的教育資源,才能達到預期的學習成效。布朗州長的計畫是基本上每個學校都可以從增稅得到利益,但其中五分之一的教育經費將用來支援收容須幫助學童最多的學校。這計畫將影響到加州數百萬學童,估計約有120萬學童屬英語待加強者,也就是5位學童里就有1位,而符合免費或減價午餐資格的低收入家庭子女更是高達300萬。
這份重整計畫其實早在18個月前布朗就已提出過,但遭到大多數的教育團體和立法者抵制,布朗原希望將之納入預算案中一併送審,結果參眾議院不同意,堅持得走正規立法程序。加州當地的教育團體也不給州長面子,不支持也罷,家長、教師、行政人員和校董等組織還聯合起來反對該法案,擔憂將來某些特定學區會搶走其他學區應得的教育經費,也有一部份的人認為州長別有用意,為了讓增稅法案順利通過而鋪的路。
自從布朗的增稅案通過后,短短不到一年的時光,政治和經濟環境已完全轉變了,州長布朗以大贏家的身份今年1月再度推出修訂后的學校財務重整計畫,納入反對者的意見,并將核心重點由加重學生基金方案(weighted student funding formula)改為本地可控制基金方案(local control funding formula),列為優先推動立法的對象,至此之后就再沒有直接表明反對立場的主要角色出現了,雖然大部分的支持者還採保守的態度,但皆不吝于提供草案修正的建議。去年反對的加州教師協會基于加州所有學生皆平等受益及所有須幫助的學童平等受益的理念基礎下,今年也採取支持的態度,特別是州長強調所有學區都是贏家,因為無論多少,都會比他們現在得到的經費要來得多,只是有一些特別需要支援的學區會獲得更多一點罷了。但那些須幫助學生較少的學區還是免不了擔心在布朗的計畫下會吃虧,因為一些改建新學校計畫方案所需的經費也不少,建議應一併計入基本經費項下,以示公平。
【臺灣教育部 - 新聞資訊】加州學校財務系統重整有望布朗的學校財務重整計畫未來無論是照布朗原先意思併入預算案或另立法案,預期將會順利通過參眾議會,兩院的預算委員會都已替布朗背書,但也分別給予修正該案的建議,例如參議院建議學校學生超過50%屬須幫助的才可以獲得除了基本經費之外的額外經費支援,但另外也設置增補經費,按人頭計算給予須幫助學生不達50%學校個別經費補貼。眾議院則建議托兒照顧方面(child care)應多加經費,還有偏遠地區的學區也應多增加經費。
過去這12年以來,全美有關教育改革的議題都將重心放在以學生考試成績好壞來獎勵或處罰學校,但近年來逐漸在以學生成績表現是否有進步及其他方面來衡量并與教師教學評量互為結合的新趨勢下演變,加州可算是全美最大的學校系統,新的財務重整計畫真正的承擔起教改的重擔,也就是更貼切的為學校教育好這些先天條件差的學生,提供充沛的財務支援,讓他們無后顧之憂。
參考資料
【臺灣教育部 - 新聞資訊】加州學校財務系統重整有望 臺灣建省后,第一任巡撫劉銘傳推行革新,在教育上先后設立了“西學堂”、電報學堂等學校,已具備現代學校的雛形。如西學堂有較完備的設施,課程不再限于儒家經典,還設有外語、歷史、地理、測繪、算學、理化等。這些措施,為臺灣現代教育的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臺灣教育的起源1630年代,跟隨荷蘭東印度公司來臺的傳教士干治士()利用羅馬拼音將臺灣新港附近的平埔族語言文字化,并利用該文字開堂教授圣經。該文字因為 東印度公司傳授于平埔族新港社,所以稱為新港文或新港文字。1636年,荷蘭傳教士羅伯圖斯·尤鈕斯(RobertusJunius)更開始在新港社創立學校招收平埔族學童,教授新港文、圣經與羅馬文字。后來,南部平埔族大社中,通通都有類似由傳教士設立的教育機構。這些學校,就是臺灣教育的啟蒙。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