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桂林6月5日電 題:在華留學生廣西秀中文拼才藝 講述留學中國夢想
作者 趙琳露
身著古裝跳優美曼妙的中國古典舞《驚鴻舞》,深情朗誦徐志摩詩歌《再別康橋》,穿著唐裝演唱時下流行歌曲《我的歌聲里》……6月5日,來自泰國、越南、馬來西亞、尼日利亞、喀麥隆等國家的在華留學生歡聚在廣西桂林秀中文、拼才藝。
當天,由中國中央電視臺與中國國家漢辦/孔子學院總部聯合主辦、廣西師范大學承辦的第六屆在華留學生“漢語橋”大賽預賽廣西賽區比賽在桂林舉行,廣西大學、廣西醫科大學、廣西師范大學、桂林理工大學等廣西多所高校的外國留學生參加。
“我們一家三代與中國,尤其是桂林結下了不解之緣。正所謂潤物細無聲,中國文化就這樣伴我成長,點點滴滴滲入我心頭,中國文化早已根植我心中。”廣西師范大學越南留學生陳碧芳的夢想是成為一名中文教師,傳播中國文化。
上世紀50、60年代,廣西師范大學育才校區曾是越南育才學校的辦學地點,為越南培養了大批人才。截至目前,廣西師范大學累計接收5000多名越南留學生來校學習。這其中包括了陳碧芳的爺爺、父母。
受家庭熏陶,陳碧芳從小對中國心生向往。高中畢業后她毅然離開家鄉,來到廣西師范大學求學。2011年9月,完成本科學業的陳碧芳獲孔子學院獎學金繼續留校攻讀漢語教育碩士。
在當天的才藝展示環節,陳碧芳用古箏演奏了電視劇《西游記》中的插曲《女兒情》。陳碧芳說,她很小的時候就在爺爺的藏書里看過越南語的中國四大名著,對中國歷史文化特別感興趣。
“當我們在這里時,這只是居住的地方;當我們離別的時候,土地突然化成了靈魂。”陳碧芳說,這是她母親在回憶母校文章中寫的詩,“母親將她對母校的熱愛、對那片土地的深情幻化為動人的詩句。”
即將于今年7月畢業的陳碧芳打算回國當一名中文教師。“有機會的話,我還想回中國繼續讀博。”
字正腔圓“播報”新聞,熱情洋溢“主持春晚”,用桂林話“扯板路”,并用桂林方言夸自己漢語講得“好牛鬼的波”……來自桂林理工大學喀麥隆留學生艾米克的一段自我介紹及才藝展示,數次逗樂現場觀眾。
這個熱情開朗的小伙子也被友人稱為Superstar,他積極參加各種比賽,熱心志愿服務活動的,參加過珠江生物增殖放流活動,是桂林水上搜救志愿者……“今晚我還要去少年宮參與環境日活動。”艾米克介紹說,當天是第42個世界環境日,他將為當地一臺晚會表演節目。
“我不管到哪都很受歡迎,這讓我很感動,在這里我能感受到家的溫暖。”在中國留學近五年的艾米克說他有一個中國夢,希望自己畢業后能繼續留在這里生活,“做一個桂林人,娶一個桂林的‘劉三姐’。”
據悉,“漢語橋”在華留學生漢語大賽于2008年至2012年已連續成功舉辦五屆,為來自全球的在華留學生搭起了一座學習、交流之橋。不少參賽選手表示,借助漢語大賽,他們漸漸走入了中華文化和當代中國人生活的深處。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