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學生GMAT考了300多分,我做留學這么多年來第一次見這么低的分數,自考藝術類本科,雅思5分。學生的爸爸非要讓她去讀國內某校中外合作的金融碩士。不被毀了才怪。”5月8日,北京金東方美國部技術總監張偉用忍不住在新浪微博里“吐槽”。
在多年從事留學咨詢服務的經歷中,張偉用遇見過形形色色的家長,“有些給孩子瞎指揮,讓孩子走了很多歪路。”又一年的留學季到了,家長在孩子留學中應該發揮怎樣的作用?
家長名校情結誤導孩子
上述家長,就屬于“瞎指揮”這一類。張偉用說,該女生的父親從商,一心想讓孩子選商科,但這個學生的學術背景和GMAT分數幾乎不可能申請到國外的商科專業,于是家長轉而尋求國內合作項目,“說是熟人介紹,我聽說那個項目根本沒得到學校審批,屬于違規辦學,但家長堅持要去。”
“許多父母在孩子出國留學問題上存在幾大誤區:其一,一些父母認為在國內學不好,到國外可以輕松上好學校。其二,父母只管把孩子送出去,而不管跟蹤教育。”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也這樣認為。
“不管孩子個人條件,家長只要孩子去排名前50名的學校,不然就認為留學沒有意義。”不少留學行業的咨詢顧問無奈地說。名校情結是許多中國父母難以克服的心結,攀比心理加上對未來就業的考慮會讓中國家長毫不猶豫地投向名校,而隨著低齡留學的興起,對名校的追逐也從大學擴展至中學層面。但隨之帶來的卻可能是學生因無法應付學業而退學或被退學。
北京世青國際學校國際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李錳接觸到不少從美國中學退學或被開除的學生,其中不少孩子“并不適合出國”。據李錳觀察,學生被開除大都因為自身原因,“比如考試作弊,未成年吸煙,成績都是F。”而更讓李錳驚訝的是,“據說,在USA主營私立高中里,中國學生被開除后解決方案的中介公司已經形成產業了,市場還越來越大,聽說緬因州的機構生意就很火。”
不重視素質培養與跟蹤教育
眼下,雖然也有越來越多家長認識到,在孩子的留學規劃與申請中,應該提供指導而非代替孩子做決定,但在一頭一尾,即從小開始的能力培養和出國后的跟蹤教育上,很多家長并沒有意識到其重要性。
“有其父必有其子”,有不愿透露姓名的某資深美國留學顧問這樣評價說。在這位顧問看來,很多出問題的留學生,根源在父母和家庭教育上,“在申請過程中,有些家長默許甚至支持孩子作假,比如在咨詢時就問能不能找人代考托福、SAT。家長毫無誠信觀念,在此家庭環境下成長出來的孩子又怎能誠實?”該顧問說,前段時間在英國被曝光的用5000英鎊企圖賄賂導師讓其過關而被判刑的某中國留學生,其父母也難辭其咎。
張偉用最近也接到了某家長的咨詢,“孩子在美國讀高中,沒到法定年齡,沒有駕照,卻偷了寄宿家庭的車開出去,結果把房子給撞壞了,被學校停學,家長咨詢下個學期是否能上學。”顯然,家長在日常教育中沒有給孩子灌輸必要的法制觀念,道德底線在哪。
而一個更無奈的現實是,一些家長在孩子留學后,除了提供經濟支持外,安心當起了甩手掌柜,對孩子疏于管教,而在孩子犯錯后,家長不但不反思自己,反而責怪他人,北京某國際學校的老師就抱怨說,“一個男生非要去美國讀高中,老師只好給推薦了一個中介。結果孩子去了美國后,不愛學習,還抽煙,被校方開除了。爸爸理直氣壯地對中國老師說,你推薦的中介,你要負責!”
為此,熊丙奇在文章中呼吁,留學生父母應該做好子女出國留學的把關人角色,對子女的能力、素質做長時間的準備。對低齡的孩子,還需要持續家教。
家長誤區
類型 1
放手不管型
據美國媒體近期報道,隨著越來越多的小留學生前來美國,一些家長甚至將美國當成了“少管所”,認為孩子送到了美國就可以“天然成才”,這讓許多華裔監護人感嘆不已。
類型 2
過度呵護型
媒體曾報道,有位母親因與在美留學的女兒失去聯系兩周,便打電話通過中方領館求助美國當地一家警察局幫忙尋找。警方按照提供的地址找到該留學生住處,發現該生之所以“失蹤”是不想和家里聯系。據中方領事館透露,類似案例近年來已發生多起。
也有更多家長,會在孩子留學的學校附近租房住,但孩子反而覺得很沒面子。
類型 3
越俎代庖型
代替孩子做決定是中國家長常犯的毛病。張偉用就曾遇到很多類似案例。比如,有學生咨詢去美國讀計算機碩士,說從小就想學計算機專業,并且拿到了不少證書,有一定天分,但媽媽覺得計算機沒有前途,不許孩子報,最后母子雙方各退一步,選擇電子工程專業。
名校情結是許多中國父母難以克服的心結,攀比心理加上對未來就業的考慮會讓中國家長毫不猶豫地投向名校,而隨著低齡留學的興起,對名校的追逐也從大學擴展至中學層面。這樣做的結果,是讓更多孩子因不能適應名校而被退學。
專家建議 不是將孩子送出國就萬事大吉
如果子女有留學打算,父母應早做準備。首先,要收集、比較各國的教育制度、教育環境信息,不能輕信盲從。比如,目前有的國外學校招生,已經不對語言做出要求,可家長要認識到,這其實有很大的風險。畢竟在國外學習,一定要過語言關,才能順利求學,不要以為有條件拿到錄取通知書,就完事大吉了,就是被錄取了,也不意味著學有所成。
其次,要對子女的能力、素質做長時間的準備。海外求學,對學生的自主管理、自主學習、自主規劃有更高的要求,父母應關注孩子這方面能力、素質的培養,在國內時就給孩子自由成長的空間。
再次,父母不要認為花錢送孩子出國留學,就萬事大吉。對低齡的孩子,還需要持續的家教。這包括兩方面,一是多與對方學校、homestay保持聯系,了解孩子的學習和生活情況,畢竟,對于未成年人,父母還需要扮演監護人的重要角色;二是父母應該與孩子保持溝通,目前的通訊技術已經十分發達,利用聊天工具,就會遠在天邊,近在眼前,這需要的是父母投入時間,重視和子女的交流——這是我國家庭教育中,最缺乏的部分。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