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名稱:埃及耶魯大學 Yale University 所在位置:美國,紐黑文學校設置類型:綜合性大學創建時間:1701年學歷:語言 專科 本科 研究生 網絡課程 MBA 學校性質:私立學生人數:6641人院校地址:New Haven, CT 06520 (203) 432-47719281
出國留學網[]為中國留學生編輯、編譯、收集、整理海外留學新聞:《留學“金磚國家”:中國通向未來的“好望角”》04月08日報道。編者按 近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五次會晤,金磚國家成為國際關注焦點。金磚國家具有較強的經濟發展活力,為了競爭,各國均強調教育的作用。在各國交流中,留學生是重要的“民間使節”。從世界留學市場看,金磚國家中除俄羅斯外,其他幾國對中國學生吸引力并不大。但是,我們應有長遠的眼光和開闊的視野,擁抱金磚國家,戰略意義遠勝于經濟利益。為此,我們組織文章分析中國學生留學其他金磚國家的情況及各種注意事項,以期提供一定借鑒。
近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五次會晤,金磚國家成為國際關注焦點。在金磚國家中,當屬俄羅斯對中國學生吸引力最大。印度、南非與巴西分屬亞、非、拉三大洲,3國雖與中國同列金磚之伍,卻非并肩齊頭。世界經濟論壇2012年9月5日發布的《2012-2013年全球競爭力報告》顯示,中國排名第29位,遙遙領先于巴西、南非、印度和俄羅斯。擁抱金磚國家,地緣政治意義遠勝于經濟利益,且不可估量。于此,教育何為?留學意義何在?
“教育抑或文化堪當無堅不摧的全球競爭力,留學生是最佳民間外交使節。在當下留學大眾化的時代,留學市場呈現出留學動機私密化、留學國度高端化、留學專業個性化、留學成本家庭化、留學機制產業化、留學效益自足化等特點。在此背景下,向以三國為代表的亞、非、拉三大洲輸送留學生,此舉仍需置于國家戰略高度。”
印度 印度理工學院獨木難支
《今日印度》發布“一流高校調查和排名”,旨在刺激競爭,提升質量,以應對高等教育大眾化。排名15年來,印度高校數量從9500余所增至30000多所,高校入學人數從550萬攀至1690萬。2011年至2020年間,印度預計有5410萬大學生畢業。
印度以擁有世界最大規模的廉價又高質的軟件工程師而沾沾自喜。去年2月24日出版的美國《科學》雜志以“印度的科學”為封面話題,主打文章《印度崛起》指出,對于這個次大陸文明古國,資金已不再是約束發展的因素,高等教育成最大瓶頸之一:學風不正,腐敗叢生,杰出人才消匿,死讀書的庸才充斥校園,教師對科研失去熱情。21世紀大學協會去年對48個國家和地區展開排名,印度墊底。
留學印度,最有吸引力的莫過于印度理工學院。但印度高等教育痼疾累累,并經由寶萊塢影片《三個傻瓜》而婦孺皆知。片中虛構的皇家理工學院即現實中的印度理工學院。在尼赫魯時代被作為“國家要害機構”來設計的印度理工學院,儼然成為國家符號。3個全球性標識可以用來表征印度:I、IT、IIT。該校公然宣稱,其在印度的角色堪比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和普林斯頓大學之和。2011年報考該校的人數逾48.5萬,招生名額僅9618名。入學考試只測數學、物理、化學,各科成績均須上線,然后參加為期5天的面試。至少6成在讀生經過兩三次復考才得以入學,2007年,該校不得不限定復考次數。印裔耶魯大學教授、2009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萬卡特拉曼·萊馬克里斯南當年就被這個入學考試無情篩掉。考取印度理工學院,可謂印度學子的人生巔峰體驗,由此便可榮登“極客”之列。為躋身該校而償付的代價尤為慘痛,正如校友桑迪潘·德布在耗時14個月全球采訪成功校友而寫就的《印度理工學院的精英們》中所感嘆:“想象一下,一個19歲的男生5年沒看過電影,沒讀過一本課外書,沒看過電視,甚至連女孩都沒追過,這是怎樣的一個人啊!”更令人窒息的則是教學。畢業生普遍遺忘所學知識,通識課程僅作獲取規定學分的途徑,卻銘記競爭之道——與最優秀者展開殊死搏斗。印度理工學院尚且如此,印度高校更何以堪。
南非 打破種族藩籬任重道遠
南非世界杯足球賽前夕,路透社公布的《全球科研報告:非洲》顯示,1999年至2008年間,非洲50多個國家10億余人,年均發表論文3萬篇。這個總量與荷蘭論文產量相當,且絕大多數來自南非、尼日利亞和埃及,其中南非獨占鰲頭。西班牙教育部網絡計量實驗室最近對非洲高校展開排名,排在前20位的高校中,南非的高校占據10個名額。斯泰倫伯斯、開普敦、比勒陀利亞、威特沃特斯蘭德等大學領跑排行榜。不過,南非高校的國際排名依然欠佳。在《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副刊》“世界大學排行榜”上,非洲大陸排行第一的開普敦大學僅列第103位。
自1994年曼德拉當選總統并廢除種族隔離制度以來,南非高等教育日新月異,教育成為現實機會均等與清除種族隔離的有效途徑。南非遂從自然資源經濟邁向人力資源經濟。2010年,南非82萬名學生就讀于21所國立高校,1993年僅為47萬名。大學生有色人種所占比率則從53%升至76%。女性比率提升更為顯著,現已達到54.5%。
當然,長期的種族隔離政策所導致的南非高等教育兩極分化至今尚未徹底消除。中央政府和各省政府將教育經費的61%服務于白人,黑人僅占17.7%,而黑人占總人口的比重卻高達77.5%。一些大學引領世界學術前沿,而另一些高校,如以前被貶為“叢林大學”的班圖教育,正在遭遇邊緣化。
巴西 政府力圖消解留學惰性
因坐擁素有“地球之肺”之稱的亞馬遜雨林,去年6月20日至22日,來自聯合國120余個成員的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以及多達5萬名與會者匯聚巴西,共商綠色經濟和合作治理。此屆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大會堪稱史上最大。2014年世界杯和2016年奧運會將再次臨幸巴西,這個拉美第一大國炙手可熱。然而,巴西1/4的城市人口仍坐守貧民窟。
為洗心革面,巴西各級政府計劃在今后5年內投資4000億美元于基礎設施。與之相比,政府注入首個科學技術與創新行動計劃的200億美元僅為九牛一毛。巴西是經合組織25個觀察成員和強化合作伙伴中教育程度最低的國家。盡管該國高等教育規模擴張成就不菲:2002年至2009年間大學生數量從400萬人驟升至600萬人,1987年至2007年間研究生數量從4000人猛增到30000人,每年頒授博士學位數量高達11000個,但增量主要由2000余所私立高校創造,而非240多所國立高校。顯然,新自由主義從中作祟。巴西的高等教育大眾化實為高等教育市場化。僅2001年10月至2003年7月間便新增544所私立高校。除各地天主教大學之外,私立高校屬教學型,基本遠離科研。為享受國立高校的免學費待遇及其文憑的含金量,入學考試競爭尤為激烈,8至9名考生中才錄取其一。為此,考生紛紛轉而謀求預科一席之地。
雖然在本國大學一席難求,巴西學子卻不愿負笈留學。為了迅速提高國家科技水平,巴西總統宣布學術無國界項目,2014年年底前向外輸送75000名獎學金生,其中1萬名前往德國。為此,德國魯爾地區都市集群大學聯盟2011年5月首先在里約熱內盧隨后在圣保羅開設辦事處。德國其他高校紛紛效仿。這些眾多校際合作項目最終匯集于設在圣保羅的德意志學術與創新之家,2011年5月6日由時任德國總統奠基,2012年2月14日由德國外長啟動。至今年3月底,巴西與德國共簽訂399個高校協議。德國—巴西學術促進基金也正在籌措之中,旨在激勵更多德國學子、學者前往巴西。德國此舉實屬無奈,因為美、英、法諸國高校亦在向巴西示好。
留學 中國通向未來的“好望角”
巴西圣保羅大學躋身今年3月份發布的最新《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副刊》“世界大學排行榜”百強。除中國之外,金磚國家獨此一所。印度、南非、巴西三國教育與中國不可同日而語。印度媒體慨然坦言,本國在社會發展上落后中國15年至30年。
南非首屈一指的地標叫做好望角。好望角,意即可眺望美好希望之岬角,前提是闖過這片國際航運風暴區。留學亞非拉猶如勇闖好望角。華夏學子能否闖過中國通向未來的“好望角”?
一睹三國高等教育之現狀,中國學子的目光仍需眷顧亞、非、拉三大洲。遑論原料基地與成品市場的開發,僅就教育而言,中國留學生便可擔綱中國教育的形象大使,以點燃三國學子來華留學愿望,由此,中國高等教育國際化足以更上一層樓。何況,教育抑或文化堪當無堅不摧的全球競爭力,留學生本為最佳民間外交使節。在當下留學大眾化的時代,留學市場呈現出留學動機私密化、留學國度高端化、留學專業個性化、留學成本家庭化、留學機制產業化、留學效益自足化等特點。在此背景下,向以三國為代表的亞、非、拉三大洲輸送留學生,此舉仍需置于國家戰略高度。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