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僑報》報道,眾多的中國家庭為了尋求更好的國際教育,望子成龍,或是希望留洋的文憑可以光宗耀祖等,為此,許多家長便把尚未成年的孩子送到美國上學,希望他們成為“國際化”人才。但是,對于這些獨生子女來說,適應美國的生活并不是一個小課題。
將自己的孩子送入美國名校大門,是許多中國家庭的夢想。但是,對于年紀尚輕的中國孩子來說,獨自一人住校或者在寄宿家庭里生活并不輕松。從事留學咨詢的陳教授告訴記者,孩子在青春期時,就被父母送到了國外學習,對于很多孩子來說在陌生的環境、文化、語言等因素的影響下,讓這些孩子的青春期又多蒙上了一層困惑。
來自陜西西安的黃小姐,一直是家里人的掌上明珠。由于父母都是獨生子女,因此,黃小姐在爺爺、奶奶與外公、外婆眼里,更是“單傳”的寶貝。為了送黃小姐前來洛杉磯就讀私立高中的事情,家里人為此爭執了很久,奶奶還因為擔心孫女兩次被送進了醫院。
但是,一向心氣很高的黃小姐因為看到同級的學生有10多個都到國外讀書,便下定決心一定要獨自到美國來讀書。在中介的幫助下,黃小姐來到了洛杉磯,并在寄宿家庭里安家,學習獨立地安排自己的學習及生活。
黃小姐來美國之前,從來沒有自己整理過房間,不會疊被子,不會系鞋帶,也不會為自己梳理長到腰間的頭發。雖然家人在她來美國之前,突擊地訓練過她幾次,但是她了美國之后,還是拿不起這些瑣碎的小事。因此,媽媽在洛杉磯陪伴了她三周,才將這些“小事”教會了她。黃小姐告訴記者,她很不喜歡做這些事情,但是為了能夠留在美國,她還是堅持自己做這些事情了。
媽媽離開洛杉磯之不久,學校開學了。原本已經學過10年英文的黃小姐,才真正地發現自己的英文完全不靈光。首先是聽不懂課,老師講課對她來說就是天書;然后自己的發音不準,同學幾乎聽不懂她好不容易才開口說的幾句簡單的英語;再有就是學校的午餐極其難吃,冰冷的三明治,被打濕的面包及全生的蔬菜,對她來說都是難以下咽的。同時,沒有同學、朋友的日子是她最難過的。
黃小姐告訴記者,7年級的同學基本上都是本地學生,只有高年級的學生才有從中國來的,而人家嫌她小而不愿意與她交朋友。因此,她到美國已經快1年了,還每天與自己在西安的朋友聯系,覺得自己是生活在“異度空間”,對于美國文化完全沒有感受。
黃小姐覺得“美國的世界”里與她有聯系的事情并不多,例如,文化、明星、電影、美食及時裝等等,都與她的愛好格格不入。她充滿了彷徨、無奈和孤獨。同時,家中的老人、父母每天要求她與家里視頻,時間一長,她覺得是一種負擔,就借口“學習緊張”而減少到每周一次與家人的視頻。每次到了周五的晚上,她就通宵不睡覺地與朋友們“網聊”,看中國的綜藝節目,聽中國的流行歌曲。
幸好7年級的功課還不重,她也算是個“聰明過人”的孩子。目前黃小姐已經可以聽懂課,數學可以拿到A,其余的功課也在B和C之間徘徊。黃小姐告訴記者,她最盼望暑假可以回到中國,與自己以前的同學、朋友玩,吃西安的小吃。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