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布里接受《每日電訊報》采訪時說,50年前她自己上學的時候,家境貧寒的孩子都是瘦骨伶仃,眼神透著饑餓;而現在,她從孩子的腰圍就能大致判斷這孩子家里是窮是富。
公共健康事務部長在兒童貧困和肥胖之間劃出這樣一道聯線,引起各方議論紛紛。
根據醫療保健部門的數據,英國各地的小學生中,家庭經濟狀況最差的孩子里12.3%患肥胖癥,而家庭最富裕的孩子肥胖比例是6.8%;小學六年級學生也有相似的特點,家里最窮的孩子中肥胖兒占24.3%,家境最富的孩子里肥胖兒比例只有13.7%。
肥胖=貧窮?
但是,肥仔胖妞就必定是窮人家的孩子嗎?
索布里部長自己也承認,這是大致而言,在一定程度上是正確的。
但是,窮人家孩子和富人家孩子都可能體重超標,這么說可能比較保險。
如果把體重超標和確實屬于肥胖癥這兩類合起來,那么窮人孩子里每10人中有4人屬于身上贅肉過多的,而富孩子里每10人中有3人稱得上胖。
這么看的話,肥胖和貧富之間的聯系就不那么強大了。
毀譽參半
如果把屬于病癥的肥胖和體重超標算在一起,那么窮人家孩子和富人家孩子身上多贅肉的比例相差不大。
對索布里這番大實話表示認可的人說,她的言論引起注意、引發議論,無論是支持還是反對,至少人們注意到這個問題了,這就達到目的了。
英國公共保健專家艾倫·馬利昂-戴維斯(Alan Maryon-Davis)教授指出,索布里不光提到肥胖和貧富,她也談了垃圾食品、不健康飲食的問題,也提到食品行業的義務和責任問題,所以應該肯定她。
批評者認為,索布里部長以這種方式發表這樣的觀點,對低收入階層是一種侮辱。
全國肥胖癥論壇的泰姆·弗萊(Tam Fry)表示,政府應該采取強硬立場,規定食品中的糖、鹽、脂肪含量上限;低收入家庭的父母并非不愿意給孩子提供健康飲食,而是迫不得已。
致力于解決兒童貧困問題的慈善組織認為,雖然貧困和肥胖癥之間確實存在某種聯系,但政府官員們應該就此重新評審自己的政策,而不是把批評矛頭指向家長,把家庭經濟條件拿出來充當論據。
工黨執政時曾嘗試立法規定兒童食品中糖份和鹽份含量的法定上限,但最后沒有成功。
本屆聯合政府采取廠商自愿的政策。
感謝您閱讀《窮家子弟多肥胖》,文章來源于BBC,由出國留學網收集、整理、轉載。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