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欣出國留學已經一年多了,得知他考入哥倫比亞大學的喜訊,欣欣的父母總算松了口氣。
這個男孩讀高二時,爸爸媽媽準備提前送他出國留學,目的就是為了讓他先在美國讀一年高中,然后可以考入美國名校。說起來為了兒子出國留學,欣欣的爸爸媽媽可算是早早就有了計劃。除了準備足夠的留學費用,更希望兒子能適應獨自在美國的生活。于是,從小學高年級起,就每年暑假花高價送兒子去參加美國的游學、夏令營等活動。幾年下來,欣欣對美國的幾所名校已有相
當了解,那些大學他都去過,并且印象深刻,非常向往。為此,欣欣學習也非常努力,尤其是英語,更是在同齡孩子中出類拔萃。
做了這么多準備,再加欣欣一向性格開朗善交朋友,自我管理能力也不錯,本來爸爸媽媽以為欣欣去美國讀大學是順理成章的事,為了能有更多機會進入美國名校,于是決定提前一年把孩子送到美國。誰知欣欣一聽卻堅決反對,爸爸媽媽反復做工作,好話壞話說盡,欣欣還是無論如何也不愿提前去美國。這下爸爸媽媽抓瞎了,欣欣去美國讀高中的所有手續都已經辦好了,學費都已經付了,兒子卻不肯去,這可怎么辦呢?
爸爸媽媽更疑惑不解的是,欣欣平時一直把去美國讀大學放在嘴上,幾次去美國游學也表現出色,非常適應那里的生活,即使在小學五年級第一次去美國夏令營,也沒有像其他孩子那樣想家想媽媽,或者不習慣美國的飲食,而是表現出超強的適應能力,連帶隊老師都一再稱贊,怎么現在正式要去美國了,卻臨陣退縮啦?
來到咨詢室的欣欣,活潑開朗,大方有禮貌。但當媽媽說兒子不去美國讀書是因為“膽小害怕”,甚至指責他是“思想的巨人,行動的矮子”時,欣欣卻一反剛進來時的文靜有禮貌,面紅耳赤地與媽媽爭辯起來。他不承認自己是“膽小鬼”,卻不肯告訴媽媽自己為何不愿意去美國。
在與欣欣的單獨談話中,咨詢師終于了解到欣欣不愿意出國的真正原因。原來這個青春期的男孩特別注重朋友情義,他在初中、高中有一幫好朋友,他最擔心的是去了美國,不僅要失去這么多好朋友,而且在那里再也找不到好朋友。在咨詢師幫助欣欣認識到他去美國不會失去國內的好朋友,并且找到跟國內朋友保持聯系的具體辦法之后,欣欣擔心失去朋友的焦慮減輕了大半。在此基礎上,咨詢師還用積極心理學的理論和技巧,幫助欣欣找到自己在人際交往方面的長處,通過了解西方國家的社交禮儀,欣欣進一步提升了在美國找到新朋友的自信。終于,他做好了準備,主動要求去美國讀書了。事實也證明,當初他的選擇是正確的。
雖然欣欣獲得了成功,但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適合去國外留學,尤其是還未成年的孩子,咨詢室也曾經接待過好幾位因留學不適應而出現嚴重心理問題,最終只能退學回國治病的案例。對于未成年孩子的出國留學,家長們還是要慎重,最好在出國前對孩子的心理發育情況和心理承受度等,做個科學評估。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