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教育部 - 新聞資訊】澳洲全國學校精進計畫價值逾目前經濟產值兩倍以上 2012年12月14日 10時訊
依據澳洲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以下簡稱PwC)獨立分析報告發現,提升澳洲學校表現能讓澳洲經濟年產值獲得逾兩倍以上利益。由澳洲聯邦政府于2012年11月19日公布該報告,預測澳洲教育改革的潛在價值在2012年后出生的澳洲人終其一生將逾澳幣3.6萬億元。
澳洲聯邦政府中小學教育部長加勒特(The Minister for School Education Peter Garrett)表示,該報告也顯示若澳洲政府未實行教育改革,澳洲學生學習表現將持續下滑,澳洲2012年至2092年經濟代價/損失將逾澳幣1.5萬億元,目前澳洲每年經濟產值總計約澳幣1.5萬億元。
加勒特部長指出,PWC分析報告顯示,若澳洲學校能將競爭力提升至全球領先的芬蘭學校一般,2012年后出生的孩子終其一生,全國學校精進計畫可創造額外全國經濟產值逾澳幣3.6萬億元,這意味著未來80年更好學校的利益將超值今日全澳經濟產值兩倍以上,但若澳洲不實施提升學校教育表現的改革,將注定損失2011年至2012年所有澳洲人產值的總和。
該分析報告也指出不改善澳洲學校表現意味澳洲人將錯失更好教育相關的利益,諸如更好的健康、創新與創意的職場人力、更強的公民參與及降低犯罪。加勒特部長表示,這也強烈的提醒我們全國學校精進計畫(The National Plan for School Improvement)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以確保澳洲藉由教育勝出,持續贏得經濟競賽。
加勒特部長表示,澳洲全國學校精進計畫重點放在能提升教育成果領域,如高品質教學、賦予學校領導權及學生個別支援。澳洲吉拉德(現任總理)政府慎重提供額外學校補助,與公私立學校合作,創造更好的學校。但吉拉德政府也希望各州/領地政府能均等分攤經費。加勒特部長也表示,將持續與澳洲各州/領地的公私立學校合作,以創造更好的學校,俾利澳洲學子能充份利用眼前所有機會。
資料
【臺灣教育部 - 新聞資訊】澳洲全國學校精進計畫價值逾目前經濟產值兩倍以上 教育體系。當時的“太學”,相當于今天的高等教育;府設府學,州設州學,可以說是一種中等教育;鄉社設社學,即鄉塾,為初等教育;“番學”為少數民族教育。同時臺灣也開始實行科舉制度。臺灣建省后,第一任巡撫劉銘傳推行革新,在教育上先后設立了“西學堂”、電報學堂等學校,已具備現代學校的雛形。如西學堂有較完備的設施,課程不再限于儒家經典,還設有外語、歷史、地理、測繪、算學、理化等。這些措施,為臺灣現代教育的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臺灣教育的起源1630年代,跟隨荷蘭東印度公司來臺的傳教士干治士()利用羅馬拼音將臺灣新港附近的平埔族語言文字化,并利用該文字開堂教授圣經。該文字因為 東印度公司傳授于平埔族新港社,所以稱為新港文或新港文字。1636年,荷蘭傳教士羅伯圖斯·尤鈕斯(RobertusJunius)更開始在新港社創立學校招收平埔族學童,教授新港文、圣經與羅馬文字。后來,南部平埔族大社中,通通都有類似由傳教士設立的教育機構。這些學校,就是臺灣教育的啟蒙。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