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教育部 - 新聞資訊】社交學習網站促進學生參與感和全球認知 2012年11月09日 12時訊
當學生對世界其他角落的課堂學習感興趣時,靠網路聯繫,他們可以穿越時空,突破距離障礙,投入另一個新奇的教學場所中;課堂學習不再限于實體的教室內才會發生,應該是無時無刻、任何場所都會發生,學習是24小時都圍繞著的一種體驗。教育當局如果故步自封,只侷限在目前共同核心標準課程規範,及以測驗定生死的教育制度下,而不努力開放學生的全球視野,很難說對培育學生質疑式思考和更深一層的思考能力會有更多的幫助。
社交學習網站的興起,其中功能之一就是突破學習限制,帶領學生體驗不同文化和地理的差異性,等于開啟了一扇面對世界的窗口,讓學習經驗擴展到全世界各個角落。而對教師來說,尋求世界各地合作教學的伙伴,社交學習網站提供了最佳的聯絡平臺,可讓教學變得更生動活潑。
ePals就是一個現成的例子,已有遍及世界200國家、超過50萬個中小學教室透過ePals連結,ePals除了提供連網部落格,學生也能與大機構網路連結,如「史密森尼學會」(Smithsonian,世界最大的博物館系統和研究機構聯合成的系統)網站接連上。
經過數年的觀察,專家發現每當使用ePals與其他教室聯網時,學生們學習的熱情和興奮很快就達到頂端,他們真的很想知道其他教室會發生些什幺事,也很珍惜與地球另一端教室里學生建立的互動關係,最明顯的是學生的作文程度非常戲劇性的轉好,因為他們知道散布全世界的朋友會看到他們寫的文章。
例如在保護稀有滅絕物種的課程規劃上,會安排與其他國家的教室連結,邀請Smithsonian的專家參與,同步視訊,吸引數百名學生對環境生態的關注。等時機成熟后,植入ePals內的另一個iSOLVE計畫,開放針對議題為保護滅絕物種的討論,讓世界各地的學生可以共同投入稀有物種的繁衍、存續及保護的研究上,承擔起每個地球人都應該肩負的責任。
任何題目如語言、火山、迷人的景色或愛國短詩篇等都可以搬到檯面上,透過社交學習網站連線,與不同國家的學生互相討論和分享,專家或知名人士也可以受邀參與,全球視野的課堂學習是非常難得的學習經驗,唯一的小缺點就是透過視訊,直接面對面,少了一層想像的空間。
【臺灣教育部 - 新聞資訊】社交學習網站促進學生參與感和全球認知除了ePals外,還有其他許多功能強大安全性又極佳的社交學習網站,如Google Apps、eChalk、Edmodo、Remix Learning、Sophia等等,都成功的扮演著提供學生網際互動學習平臺的要角。
參考資料
【臺灣教育部 - 新聞資訊】社交學習網站促進學生參與感和全球認知 1636年,荷蘭傳教士羅伯圖斯·尤鈕斯(RobertusJunius)更開始在新港社創立學校招收平埔族學童,教授新港文、圣經與羅馬文字。后來,南部平埔族大社中,通通都有類似由傳教士設立的教育機構。這些學校,就是臺灣教育的啟蒙。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