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名稱:美國喬治城大學 Georgetown University 所在位置:美國,華盛頓學校設置類型:綜合性大學創建時間:1789年學歷:學校性質:私立學生人數:12422人院校地址:37th and O Streets, NW Washington, DC 20057-1270 (202) 687-01009278
2012年11月02日 05時訊根據喬治城大學的研究顯示,在經歷經濟大蕭條下的最嚴重失業現象后,在緩慢的復甦當中,僅具有高中以下學歷的美國人仍舊持續失業,可是有較高教育程度的美國人大致上已經取得了數以百萬計的工作。
在超過5年以上的金融混亂以后,位處各行各業的美國人都遭受了薪津、福利和儲蓄上的風暴襲擊。但當問題集中在就業和最重要的經濟存亡上時,這份研究就發現了教育程度為每個人定義了不同的經濟環境。即便在大蕭條時期有上百萬件工作消失,同時擁有學士學歷和一份工作的人數并未同時衰退。而當復甦時期就業率上升時,沒有上大學的人們持續失去工作,從2010年早期到2012年早期間共少了近20萬件工作機會。
喬治城教育和工作人力中心的主任也是該份報告的主筆人之一的Anthony P. Carnevale說:「這兩者的趨勢一樣令人驚訝,我們心里還記得的經濟景氣是在2006年,而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這份根據人口普查局和勞動統計局的資料所作出的研究,將美國全國一億四千萬勞動人口分成3組,沒有念大學的人,有受過部分大學教育或有個副學位的人,以及至少有一個學士學歷的人。
自經濟大蕭條的2007年下半年開始一直到2012年上半年,教育程度最低的在職者數量下降了580萬人,或是說百分之十。在中層受教育者的失業情形則沒有這幺嚴重,而且幾乎完全在今年上半年被彌補回來了。至于受教育程度最高的一組,在經濟大蕭條當中根本沒有失業現象,甚至在職者還上升了220萬人,或是說百分之五。(喬治城大學的研究員仰賴政府最新的「當前人口調查」資料(Current Population Survey),而不是另一個政府的資料「當前就業統計(Current Employment Statistics)」。兩者都有缺失,「當前就業統計」雖然顯示較嚴重的大蕭條失業情形,但兩者的模式相仿。)
由教育所造成的就業差距自從1980年代開始就一直增加,Carnevale先生說,但「不論是經濟大蕭條或是經濟復甦都更劇烈地加速了這種結構轉變。」大量仰賴較低教育工人的製造業、營建業和運輸業在經濟大蕭條當中有著最嚴重的工作機會損失。這些工作領域也多半由男性主宰,所以很多評論家也指出這次的經濟大蕭條是一次多半在男性的蕭條情形。
【臺灣教育部 - 新聞資訊】失業現象持續影響教育程度較低者但是喬治城的研究員卻發現性別上的差距已經縮小了,因為女性在經濟復甦時獲益較少,部分原因是因為她們在政府裁員當中所受到的影響較大。
Carnevale先生說,最有幫助的發現是,近年來較多男性回到學校來增加自己就業競爭力,而逆轉了這個長期的(男性)蕭條趨勢。他說:「我們對這些男性的打擊似乎已嚴重到可以喚醒他們的警覺。」
參考資料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