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教育部 - 新聞資訊】奧國年輕族群多數面臨閱讀問題 2012年09月25日 08時訊
根據歐盟委員會對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PISA)的研究數據指出,奧地利年輕族群的閱讀問題比例甚高:奧地利27.5%的青少年有閱讀問題,是歐盟會員國中青少年具閱讀問題比例第3高的國家。
在歐盟會員國中,只有保加利亞與羅馬尼亞的情況比奧地利嚴重,青少年閱讀障礙比例分佔總青年人數的41%、40.4%。歐盟教育委員Adroulla Vassiliou表示,這是一個矛盾的情況,在數位化的時代閱讀及寫作能力應比以往更加重要,但年輕人的閱讀與寫作能力卻無法跟上科技的腳步。
奧地利的青少年閱讀問題自從2000年來日趨嚴重:在2000年,19.3%的年輕人有閱讀問題,但至2003年時,青少年閱讀障礙比則升至20.7%,至2009年更增加至27.5%。反觀芬蘭,則僅有8.1%的青少年有相同的問題。
歐盟教育部長目前已訂下目標,預計在2020年降低歐盟境內15歲青少年閱讀問題人數比例,使全歐盟的青少年閱讀障礙比從20%下降到15%。
資料
【臺灣教育部 - 新聞資訊】奧國年輕族群多數面臨閱讀問題 臺灣建省后,第一任巡撫劉銘傳推行革新,在教育上先后設立了“西學堂”、電報學堂等學校,已具備現代學校的雛形。如西學堂有較完備的設施,課程不再限于儒家經典,還設有外語、歷史、地理、測繪、算學、理化等。這些措施,為臺灣現代教育的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臺灣教育的起源1630年代,跟隨荷蘭東印度公司來臺的傳教士干治士()利用羅馬拼音將臺灣新港附近的平埔族語言文字化,并利用該文字開堂教授圣經。該文字因為 東印度公司傳授于平埔族新港社,所以稱為新港文或新港文字。1636年,荷蘭傳教士羅伯圖斯·尤鈕斯(RobertusJunius)更開始在新港社創立學校招收平埔族學童,教授新港文、圣經與羅馬文字。后來,南部平埔族大社中,通通都有類似由傳教士設立的教育機構。這些學校,就是臺灣教育的啟蒙。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