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開學季,不知今年又有多少中國學生開始出國留學的生活。近幾年,留學風盛行中國。如去年,34萬青少年踏上出國留學路,中國成為全世界最大留學生生源國。
早在100年前,出國留學就被視為一種強國之策。新中國成立后,直至今日,國家仍在拿出大筆資金送大批公派留學生赴海外學習。民間自發興起出國留學熱,無須國家投資,卻為國家培養人才,自然是利國的好事。但當下風行的留學熱中,摻雜著一定的盲目性和隨意性,導致很多問題發生,如許多留學生花掉家中積蓄,搭上個人青春,到頭來卻是半途而廢,有的甚至成為惡習纏身的“問題學生”。這就需要我們冷靜下來認真分析一下當前的這股留學熱,仔細思考一些諸如“何時出國為最佳留學時期”和“哪些孩子不宜出國留學”以及“出國留學是否就能鍍上真金”等問題。記者多年來一直關注著這些問題,留學熱中的一些現象令人擔憂。
“海歸”何以失去迷人“光環”
曾幾何時,“海歸”,即海外學成歸來的那些留學生們,身上罩有一道令人敬慕的“光環”,那“光環”就像是通行證,能讓他們找到理想的工作。而如今,那“光環”在很多“海歸”的身上不見了。
天津市亞安科技電子有限公司出產高科技產品,其研發工作需要精尖的科技人才,但其總裁葉晨卻對記者說:“‘海歸’我們不要。過去曾經招聘過,現在是一個也不招。不是我們不需要人才,問題是我們想要的人才沒有,試用過的‘海歸’一撥兒又一撥兒,技術創新的能力沒見著,在國外養出的毛病卻不少,讓人失望。”
天津某著名酒店總經理也對記者說:“天津好多涉外高級酒店,按說‘酒店管理專業’的‘海歸’們進這些酒店工作最合適。可事實卻是他們找工作很難,為什么?一是這種人才多年來已近飽和,如今好多孩子出國都學酒店管理,回國就業面臨激烈競爭的局面;二是這些孩子眼高手低,張口先問是否高薪,而且要求管理職位,可又沒有管理的水平,好多人連一份像樣的管理計劃書都寫不出來。有些‘海歸’因特殊原因招進來了,不會管理就派他們去搞接待吧,一試又發現其英語很濫,不知他們那幾年的洋學是怎樣讀下來的。你說盡是這樣的‘海歸’,誰還敢再要?”
天津開發區某知名企業人力資源部經理對記者說:“我們公司,上至老總,下至中層管理人員和技術骨干,都是一些老留學生,年輕點兒的也有10年以上工作經歷。這些人吃苦耐勞,具有真才實學,是公司的棟梁。所以,我們公司聘用技術員工時,比較注重對方的留學經歷。可是近幾年,我們發現留學生水平在下降,不少‘海歸’碩士研究生畢業,但知識水平、工作能力還不如國內名牌大學培養的碩士研究生。究其原因,發現現在‘海歸’多是被外國高校用‘速成法’培育出來的。譬如在英國(美、澳等部分高校也是)讀上一年,即可拿到相當于碩士研究生的畢業文憑。試問一年里能學到什么東西?好多學生一年中恐怕連語言文字都過不了關,怎能吃透讀研所需的十幾門課程?有些‘海歸’拿著文憑前來應聘,可一考試,卻完全不是那回事兒,真不知他那文憑是怎么來的?”
社會對“海歸”態度劇變,苦了萬千辛苦留學的“海歸”。不管是怎樣的“海歸”,都有一段背井離鄉的經歷,都曾憧憬過美好的未來,回國后找不到理想的工作,首先對其精神是一個殘酷的打擊。有的半途而廢、一事無成地回到國內,更是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
“海歸”黃鵬飛(化名)從澳大利亞回來后已在社會上漂了近兩年,其父母著急,說現在IT專業多熱,你學了好幾年怎么就找不到工作?黃鵬飛自己心里明白,他那文憑是在澳大利亞時花錢買來的,去專業對口的公司應聘,他怕被人識破;改行干別的,無法向父母和親友們交代,于是就那么耗著,混過一日算一日。
“海歸”李仲(化名)的美國文憑可是苦讀5年拿下來的,是與環境有關的專業,學成后本想回國大干一場,不想其所學專業在國內過于冷門,使他求職遇阻。若要堅持自己的專業,他只能再去面對海外,而即使在海外,其所學專業仍是一大冷門,至此他深悔當時匆忙、草率地擇取了這一專業。
“海歸”魏志學(化名)當年考不上大學,花高價讓“中介”把自己辦到新西蘭留學。外語不過關,上課聽不懂,留學四年,打工、旅游的時間占去大半,最后勉強混下一張文憑。回國后找工作,一面試哪兒都不要他。最后發現干推薦、代辦海外留學的“中介”不錯,勸高中生出國留學,“勸”走的越多,收益也就越多。而他“勸”人的方法,就是以身說教,說:“看我,國內考不上大學,不是照樣可留學?”
張氏夫婦上世紀八十年代赴美留學,后在北京創辦一家頗具規模的私企,事業做得挺順,不想其女兒留學的事情卻讓他們頭疼。女兒學習成績不甚理想,夫婦倆不想讓女兒在應試教育的重壓下苦苦掙扎,不等高中畢業,便把女兒送進英國倫敦一家費用昂貴的私立中學讀書,準備將來在英國讀大學。豈料剛過半年,女兒便哭天喊地地要回來,說父母不在跟前她惶恐不安。娘兒倆萬里之遙天天在網絡視頻里淚眼相見。最后沒辦法,夫婦倆又把女兒接回中國,又想法兒借讀北京知名的高中,準備參加第二年的高考(微博)。前后一番折騰,女兒怨聲載道,天天抱怨父母當初的強人所難,以致耽誤她一年的時間。父母納悶:當初自己出國留學生活條件何等艱苦,不也學得挺好嗎?女兒一年50多萬元人民幣供著,怎么就適應不了那里的生活?
孫氏夫婦曾是記者的同行,前些年先后移居美國,并且帶走了在國內讀初一的兒子。今年,夫婦倆突然又把兒子強迫性地送回國內上學,理由是美式教育下看不到孩子讀書寫作業,看到的總是郊游、球賽和Party,兩口子擔心這樣下去孩子學不到知識,認為還是國內的教育管得緊,來得實在。可兒子卻不干了,抗議說中國的教育了無情趣,簡直就是迫害,他已適應不了這里的生活,威脅父母說“不回美國他就要逃學”。孫氏夫婦頭疼了,吃不準到底應把孩子放在哪里?
采訪中記者談及孫氏夫婦的例子,某私企老總對記者說:“趕緊轉告給他們,一定要把孩子留在中國,否則必會后悔不及。”原來,此老板再婚后怕女兒與繼母同一屋檐下相處不快,加之女兒在國內連小學都讀得十分吃力,便花錢讓女兒寄宿到美國的一個家庭里,接受美式的教育,以為是彌補了因離婚給女兒造成的情感傷害。豈料幾年后此君去看望女兒時,發現剛上高二的女兒有好幾個男友,性關系混亂。他責備女兒不應如此隨便,女兒譏笑他迂腐守舊;他責怪女房東為何不勸阻,為何不早告知他?豈料那位美籍法國老太太哈哈一笑對他說:“那是她自己的生活,你管得著嘛!”這老總聽后悔得腸子都青了。
有關留學失利、甚至失敗的案例,形形色色,多得不勝枚舉。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