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新加坡華民小學以“鼓勵福島縣居民振作”為主題,讓每個班級做畫,后來延伸出以樂高積木打造家園的概念。參與的高年級學生發揮創意為這“家園”注入生氣,創造出工廠、學校、住宅與交通等基礎設施。福島縣立磐城高校約10名師生本月初也到訪華民小學與學生交流,并欣賞他們在制作的樂高模型。華民小學校長林偉杰受訪說,希望透過活動讓學生去關心世界其他國家面對的問題,并認識藝術有觸動人心的力量。需要各學生一齊拼湊出的作品也讓他們學習團隊精神。
五年級學生楊春文告訴記者,聽日本學生敘述他們災后的經驗,讓他格外珍惜這里安逸的生活。他說:“和同學一起拼砌樂高很有趣,大家做出的模型都有不同的特色。做手工也培養了我的耐心,因為不是每次作品都是我滿意的,要不斷改進。”新加坡華民小學在2007年成為北區第3校群視覺藝術的卓越中心。美術高級教師艾莎指出,各年級學生在美術課能接觸不同題材好材料,例如陶瓷、峇迪布繪畫、圖案制作等。學校有陶瓷工作室,并有校外的美術導師輔助教學。
展出學生作品
營造藝術氣息
為提高學生的信心,同時營造校園的藝術氣息,新加坡華民小學校方將學生作品展示在校園各角落。校內的藝術廊展出各年級學生的陶瓷、畫作等,以及其他學校的作品。課室也根據不同主題漆上壁畫,走廊壁畫還是校友的杰作。校方也與一些志愿組織,如新加坡肌肉萎縮癥協會與獅子樂齡之友協會合作,讓師生以美術作品為團體籌款或教導受惠者手工。
今年6月,一群師生就到獅子樂齡之友協會教導年長者折紙花,并使用與年長者一起完成的折紙花來拼湊一幅滿樹開花的畫作。校長林偉杰說,學生可能不善于與年長者溝通,希望借藝術打破隔閡,并通過這類美術活動,鼓勵學生去關心社會其他群體。去年與同學一起制作畫作而為學校贏得全國青年藝術節比賽金獎的五年級學生許秋慧說,很喜歡學校的藝術氛圍與手工課。她在欣賞同學作品的同時,也從中獲得靈感。
在眾多的新加坡小學中,實乞納中學是另一所積極推廣藝術教育的學校。它自2005年為中一與中二學生推出視覺美術與表演藝術的課程,讓學生在課堂時間接觸美術、舞蹈、戲劇、音樂不同單元。課程內容與作業會配合不同主題。例如以大自然為主題,學生必須使用環保材料制作樂器。戲劇單元則融入文學課內。校方也把學校的強項項目民族樂器安格隆(Angklung)、 加美蘭(Gamelan)推廣給中二學生。人文科與表演藝術部門主任達孟德拉受訪說,學生在接觸不同文化的藝術時,也培養他們對多元文化的尊敬與鑒賞。編排舞蹈、戲劇等分組作業,也考驗同學間的協作能力。
原文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