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名稱:馬里貝瑞大學 Barry University 所在位置:美國,邁阿密肖爾斯學校設置類型:綜合性大學創建時間:1940年學歷:學校性質:私立學生人數:7590人院校地址:11300 NE Second Avenue Miami Shores, FL 33161-6695 (305) 899-30009805
2012年07月05日 11時訊第4屆臺佛高等教育會議(The 4th Taiwan-Florida Higher Education Conference)於本(2012)年7月2日假東海大學舉行。美國佛州訪團包括佛羅里達私立大學系統 (ICUF) 理事長Ed Moore、佛羅里達理工學院(FIT)校長Anthony J. Catanese、副校長Dwayne McCay與該校機械與航太工程系主任Pei-Feng Hsu、圣彼得堡學院(St. Petersburg College) 校長William D. Law、圣托馬斯大學(St. Thomas University)校長Msgr. Franklyn Casale、貝瑞大學(Barry University) 運動科學系主任Kathryn Ludwig及工程學教授David Muh、韋伯國際大學(Webber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Charles Shieh、徐氏建筑公司創辦人徐祖慈、僑委會委員 Tien-ShuennWu、馬里蘭州高等教育委員會主任Gareth Murray等特蒞臺訪問及出席會議。
佛州高等教育主要分為三個系統:「佛羅里達州立學校系統」(State University System of Florida, SUS)(11所公立大學)、「佛羅里達私立學校系統」(Independen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Florida, ICUF)( 29所私立大學) 、「佛羅里達學院系統」(Florida College System, FCS)(29個學院)。
其中,SUS約320,000名學生。2003年由改組後的佛羅里達高等教育董事會( Florida Board of Governors)管理,董事會共有17位董事,其中14位由佛州州長提名并由佛州議長核定派任一任7年,其他由議會諮詢委員會主席、教育廳長、佛州學生委員會主席等組成,負責佛州公立高等教育系統的運作及管理的監督。
SUS系統設有總校長(Chancellor),并由佛羅里達高等教育董事會負責監督及提供諮詢。SUS的成立主要在促成州立大學的合作及整合各校的資源,重視教育在政策實踐上扮演的角色。包括配合佛州政府「建設新佛羅里達」(New Florida initiative)政策、「21世紀科技、研究、學術提升法案」(The 21st Century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Scholarship Enhancement Act )等,自2007年起推動一個以大學為主軸的卓越中心(Centers of Excellence),規劃「21世紀世界級學者方案」(the 21st Century World Class Scholars Program)吸引各地國家級或世界級的科學、科技、工程、數學(STEM)領域人才任教或研究。
佛羅里達私立學校系統(Independen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Florida,ICUF)則是一個私立大學組織,會員包括29所私立大學,132個主校區、180個地區,包括133,000學生,這些學生擁有約三十億資產、粗年收入或公司營收約計八十億。
ICUF致力於提供全州學子充分就學機會,學校分布極廣也相當多元,從100人的小校到29,000的大校均有。ICUF各校共同標舉六個A,Available:ICUF的學校遍布佛州各地,滿足各種就學機會;Accessible:不分條件提供學生多元的學習機會;Affordable:提供各種助學機會;Accountable:重視學生學習情形、確保順利及就業;Adaptable:強調彈性應變,開設各種訓練課程;Acclaimed:學生均能接受最新、最尖端的課程及訓練。
佛州高等教育與我一向交流密切。第一屆臺佛高教會議於2009年在佛州舉行,我高等教育國際合作基金會與國內8所大專院校共同參加,與佛州州立大學系統簽署備忘錄,是我與美大學系統第一個合作備忘錄。2010年7月我於東海大學舉辦第二屆臺佛會議,高教基金會代表我大學校院再與佛州私立大學系統簽訂合作協議。第三屆會議於2011年續於佛州舉行,雙方計46所大學校院約115人出席,簽約17件,邁入實質互惠合作階段。
本次第四屆臺佛高教會議系由教育部指導,高等教育國際合作基金會與東海大學主辦,教育部文教處林文通處長及學術交流基金會執行長Dr. William C. Vocke應邀演講,與會代表并就學術交流、學生交換、合作計畫等議題進行討論,會中佛羅里達理工學院并分別與逢甲大學、淡江大學、龍華科技大學等校簽訂合作協定,與會雙方均表達積極交流的期待,會議成果豐碩、圓滿成功。(駐美國代表處文化組張佳琳)參考資料
【臺灣教育部 - 新聞資訊】臺佛高教會議邁入第4屆 佛州訪團蒞臺訪問 教育體系。當時的“太學”,相當于今天的高等教育;府設府學,州設州學,可以說是一種中等教育;鄉社設社學,即鄉塾,為初等教育;“番學”為少數民族教育。同時臺灣也開始實行科舉制度。臺灣建省后,第一任巡撫劉銘傳推行革新,在教育上先后設立了“西學堂”、電報學堂等學校,已具備現代學校的雛形。如西學堂有較完備的設施,課程不再限于儒家經典,還設有外語、歷史、地理、測繪、算學、理化等。這些措施,為臺灣現代教育的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臺灣教育的起源1630年代,跟隨荷蘭東印度公司來臺的傳教士干治士(GeorgiusCandidius)利用羅馬拼音將臺灣新港附近的平埔族語言文字化,并利用該文字開堂教授圣經。該文字因為 東印度公司傳授于平埔族新港社,所以稱為新港文或新港文字。1636年,荷蘭傳教士羅伯圖斯·尤鈕斯(RobertusJunius)更開始在新港社創立學校招收平埔族學童,教授新港文、圣經與羅馬文字。后來,南部平埔族大社中,通通都有類似由傳教士設立的教育機構。這些學校,就是臺灣教育的啟蒙。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