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拿大卑詩省愛滋病研究中心現下都會健康研究擔任專案助理的Emily-Anne Paul是一名碩士畢業生,年薪3萬5,000加幣,她每天腦中所想的是她仍虧欠政府多少的債務。她靠著家中的支持及打工,不須申請學生貸款便能撐過大學四年,但等到她念碩士時,即便她做了6個月的全職工作,再加上家里的補助,卻還是需要助學貸款。
畢業後,她已累積1萬5,000加幣待償還的借貸數額,而信用卡的債務也已高達4,000加幣。加拿大平均每年大學學費為5,366加幣,每個學生畢業後找到工作前都已有平均2萬7,000加幣的債務。
加拿大卑詩省學生聯盟的主席Zach Crispin認為,大學教育應是提供學生遠離貧窮的出口,而不是背起債務的開始。加西的卑詩大學目前有四分之一的學生申請學生貸款,卑詩大學注冊組發現近幾年該校學生平均以5年的時間完成學業,可能表示學生在學年內挪用更多時間打工,且學校也積極鼓勵學生充分利用在就學期間申請留學、與學校合作機構工作實習或參與社區活動,也會因此影響學生畢業時間。
有些學生認為在學習同時打工的話,便無法全心投入,因而影響自己表現,其實并非學生所愿,雖然學校方面已將每年學費漲幅控制為2%,學校以學費收入支付校內營運費用的比率卻逐漸增長,沒有因此減少學生的負擔。
加拿大經濟學者Iglika Ivanova經過調查後發表大學四年生的學費約為50,630加幣,學生負擔其中的40%,約19,700加幣,政府支付60%;與30年前相較起來,當時學生與政府分擔的比例約為10%與88%,明顯可見在過去政府負擔的比例高出許多。但卑詩大學外交部門主任Lucie McNeill便說明如今本地學生學費只占大學營收19%,而其他部分是由國際學生學費及新商業機會填補,是30年前所沒有的收入。
菲沙學會(Fraser Institute)的資深員工Mark Milke希望政府將學費補助的目標完全轉往幫助低至中等收入的家庭,不應讓高收入的家庭享有同樣額度的補助。他也聲明大學教育仍是踏入社會重要環節之一,經過統計,大學畢業生普遍薪水較高,證明高學費以長遠來說還是值得的。
卑詩勞工市場調查也預估,接下來的工作機會有35%需要大學畢業生,42%需要非大學畢業生,而目前職場內擁有最高薪水的人也仍是大學畢業生,其次為大專校院,再來才是高中畢業生。目前正就讀卑詩大學文學院三年級的David Clarke也同意,現在學費雖高,長遠來看大學教育仍有它的價值,雖然不能保證像過去大學畢業生擁有高薪及舒適的生活,但沒有大學教育,恐怕連擁有這樣機會都不可能。
【臺灣教育部 - 新聞資訊】加西經濟學者探討大學高學費得失 感謝您閱讀本文,本文轉載自臺灣教育部官網.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