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下吧,擔心親情越來越遠;回來吧,擔心前途受到影響。當越來越多的獨生子女家庭選擇將孩子送去留學,無論是孩子還是家長,其實對學業結束后的去留問題,以及今后可能面臨的一系列家庭問題,并沒有一個清晰的意向——
留學畢業,“留下”還是“歸來”?
本報記者對話學生與家長,調查留學生在外生活狀況
美國南加州大學槍擊案、澳大利亞留學生被打案、化學天才留美博士王慶根自殺……近期,各種留學生事件頻發。
面對越來越多的家庭選擇送孩子出去留學深造的現狀,此類事件引起高度關注。
那么,留學生在外,到底是怎樣的一個生活狀況?是什么原因,支持著他們留在當地發展?又是什么原因,促使一些人選擇回國?他們的父母,在國內又是怎樣的一種期盼……
這幾天,本報對話留學生與家長,調查留學生在外的生活狀況。
調查中,記者發現,無論是留學生本人還是家長,對學業結束后的去留問題最為糾結。
“留下”一族>>>
留下的糾結:父母是他們最牽掛的人
調查中,有一部分受訪者選擇“近年,沒有回來發展的打算”。
還有一部分受訪者選擇“近年是否回去,還在矛盾中”。他們因為簽證、經濟等不確定的原因,暫時無法決斷。
決定的背后卻滿是矛盾與糾結。“留下”一族中,很多人認為,留在外面“感到苦悶或孤單”,主要原因是“對家人的牽掛,在當地沒有歸屬感”。
可為什么,他們仍選擇繼續留在外面發展呢?
Tom:一頭是女友,一頭是媽媽
學校名稱:澳洲埃迪斯科文大學 Edith Cowan University 所在位置:澳洲,Perth學校設置類型:綜合性大學創建時間:1991年學歷:本科 專科 研究生 語言 網絡課程 預科 學校性質:公立學生人數:20000人院校地址:Edith Cowan University, 270 Joondalup Drive, Joondalup, Western Australia, 6027 AUSTRALIAhttp://aozhou./school/5538
今年2月,Tom向加拿大移民局遞交了“移民申請”。一年后,結果就會下來,“希望一切都順利”。
但其實,畢業之時,Tom打算回國發展:“可以多陪我媽,她工作太累了,我想她能輕松點。”大洋彼岸的媽媽,也沒有掩飾對孩子的思念,“她也很明確地表示,想讓我回去,陪在身邊。”
本來意見一致,是再好不過。可讓Tom抉擇兩難的是,相戀5年的女朋友Sandy,卻想留在加拿大,“她想給孩子一個更好的發展環境。”
這兩頭,如何取舍?
糾結近半個月后,Tom想出了一個折中的辦法:“先找一份符合移民范圍的工作,滿一年后便可申請技術移民。等申請下來,就和Sandy一起在加拿大做生意,幫媽媽的紡織品外銷到這里,我們再做內銷。”
之所以這樣選擇,Tom說,“等自己做生意后,利用進貨的時間,可以回去做一段時間,陪媽媽了。”
沒有順從媽媽的意愿回國,其實Tom一直心存愧疚。去年回家時,他用自己賺的錢,為媽媽買了一臺iPhone:“我教會老媽怎么用微信,以后就可以用這個聯絡。”現在,Tom的手機里,每天都有媽媽發來的微信。
在這之前,媽媽還不怎么會打字,而現在“速度跟我差不多”。Tom知道,為了能與兒子交流,練打字成了媽媽每天的必修課。
為留學生全程報道海外留學相關新聞:《留下還是回國難取舍》05月08日報道。Jenny:5年才走出父親去世的陰影
12年前,帶著對美國的興奮與向往,Jenny從北京畢業前往美國南加州。那時,選擇赴美讀博深造的原因,很簡單——“新的技術,發展條件和實驗條件”。
5年博士,太遙遠,去時Jenny還未想過畢業后,是留還是走。但沒想到,這一呆便是12年。
這12年里,“孤單的感覺一直都有。”孤單,似乎成了一種抹不去的習慣,走在大街上時、工作煩惱時、生病時、一個人窩在家里時……。
學校名稱:澳洲埃迪斯科文大學 Edith Cowan University 所在位置:澳洲,Perth學校設置類型:綜合性大學創建時間:1991年學歷:本科 專科 研究生 語言 網絡課程 預科 學校性質:公立學生人數:20000人院校地址:Edith Cowan University, 270 Joondalup Drive, Joondalup, Western Australia, 6027 AUSTRALIAhttp://aozhou./school/5538
但即便孤單,沒有歸屬感,她還是決定“繼續留在美國”。也許,在美國呆久了,不知道回去是否還能適應。起碼,“在這邊,只要有能力就行,簡單地做事就可以。”
現在,Jenny唯一的牽絆,便是家中的母親。
博三的一天凌晨3點,Jenny接到一通家中打來的電話:“爸爸不行了,跟爸爸說最后幾句吧。”Jenny一驚,之前從沒有人告訴過她關于爸爸的病情。
心里慌亂的她,忙準備收拾行李回家,但卻被媽媽制止:“回來也趕不及了,安心讀書,拿到學位。”Jenny還是嘗試著去辦簽證,“可那時正是‘911’過后,簽證非常困難。”完成學業,成了家人的最大期待,也成了她堅持下去的動力來源。
整整5年時間,Jenny才走出父親去世的陰影。盡管,在9年后的現在,她能開口復述當時。但語氣里,卻透露出難以平復的情緒起伏:話語一下子變得遲緩,甚至有點凌亂。
留下的動力:當地的發展環境更好
在選擇“近年不回來發展”的受訪者中,“當地的發展環境更好,想在當地定居”成為一個重要原因。同時,有受訪者認為“家人對我留在香港,抱有很大的期待”,是他們在外生活下去的最主要原因。
其實,這個念頭在一些人留學之初,并沒有出現。但隨著畢業臨近,在外居住時間增長,“留下”成了他們的第一個選擇。在他們內心,“不想輕易放棄嘗試”成為支撐的強大信念。
小偉:回去面臨的壓力可能更大
“從小地方到現代的大都市”,家中對小偉留在香港充滿了期待與美好的想象。這份期待,也成了小偉不準對自己說“走”的壓力。只是,他從未對家人提起。
2005年,小偉拿著全獎入讀香港中文大學機械與自動化系,這在小地方,是怎樣的歡呼雀躍。可若回去,豈不負了當時的風光?“家里人會想,是混不下去了才回來,他們也會覺得沒有面子。”小偉的話中透著無奈。
學校名稱:澳洲埃迪斯科文大學 Edith Cowan University 所在位置:澳洲,Perth學校設置類型:綜合性大學創建時間:1991年學歷:本科 專科 研究生 語言 網絡課程 預科 學校性質:公立學生人數:20000人院校地址:Edith Cowan University, 270 Joondalup Drive, Joondalup, Western Australia, 6027 AUSTRALIAhttp://aozhou./school/5538
其實,回去的念頭偶爾也會閃過,“有同學回內地,過的也不差啊,我為什么不可以呢?”工作煩心時,他也會想“回家算了”。但這些,都只是短暫的動搖。
因為,小偉發現,“似乎沒有回去的勇氣了。”如果回去,回哪里?深圳?北京?“可這些地方,都沒有認識的人了。”而且,“回去面臨的壓力可能會更大,因為競爭的人更多。”在小偉看來,回去是個未知,讓他心生恐懼,“還是繼續留港吧”。
即便在港呆了6年,小偉還是覺得“孤單,沒有歸屬感。”工作之后,小偉發現,“他們講很本土的笑話,香港人笑作一團,我卻聽不懂,傻愣在那邊。”這時,“港漂的感覺特別強烈”。
小鐸:回去無法跟家人交代
小鐸與小偉同屆,2009年畢業后,他的工作之路并不順。金融危機之后,小鐸沒有找到一份理想的全職工作,他只能不斷地換兼職。可這產生了一個問題:無法辦理臨時身份證,也就無法延續留港的時間。
身邊的朋友不斷勸他:“既然如此,為什么不回去呢?”每次,小鐸都笑著岔開話去,避而不談。其實,誰也不知道他內心的掙扎。
“回去,怎么對得起家人的期待?”與小偉一樣,小鐸也從小地方拿著全獎來到香港,帶著全村人的羨慕與期待。那時,他是怎樣的信心滿滿。
“這張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證,無論怎樣都要拿下。”他對自己說。在那段時間里,他找過香港的中介,掛靠某家公司,辦下臨時身份證。這筆中介費不菲,他兼職賺的錢全都填了進去。
幸運的是,2010年夏天,在畢業1年后,小鐸終于在香港找到了一份全職工作。
與小偉、小鐸同一屆入讀香港中文大學的中國大陸學生,共有250名。至今,回內地發展的,僅十余位。“他們大多覺得這邊工作不好,正好家里也有資源,也就回去了。”小偉說。
為留學生全程報道海外留學相關新聞:《留下還是回國難取舍》05月08日報道。學校名稱:澳洲埃迪斯科文大學 Edith Cowan University 所在位置:澳洲,Perth學校設置類型:綜合性大學創建時間:1991年學歷:本科 專科 研究生 語言 網絡課程 預科 學校性質:公立學生人數:20000人院校地址:Edith Cowan University, 270 Joondalup Drive, Joondalup, Western Australia, 6027 AUSTRALIAhttp://aozhou./school/5538
“歸來”一族
調查中,有一部分人最終選擇“歸來”。
記者發現,歸來的原因比較一致,基本是被家人說服,不愿違背父母的意愿。
父母的“循循善誘”和“嘮叨”
“遠大理想的書面語言褪去,化作更為真實的現實。”談到為何在畢業后就回內地發展,小疑笑著說。
當時赴港讀書的遠大理想是:“闖出自己的一片天,試試看自己是否行。”去年10月,他找了一份工作,“在一家世界500強的公司工作。”
對于這樣的闖蕩,父母似乎不太樂意。“他們也不直說,只是循循善誘,引導我。”比如,幫小疑分析香港與長三角的經濟發展優劣;還比如,幫小疑規劃今后的發展方向。
漸漸地,小疑發現,“被說服了”。他開始問自己,“我留在這里到底是為了什么?是為了身份證,為了國際化的背景,還是自由點?”摸索了一圈,小疑發現,“原來,這些都不是。”于是,他決定,“回內地發展,環境熱身,熟悉這邊的游戲規則。”
而對Tony來說,當初拿下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證,是他的目標。可留港4年后,Tony發現,當初的愿望,已不那么強烈。它漸被親情代替,“媽媽喊我回家”。從大學北上,到讀研赴港,“在外快10年了,都沒有怎么好好地回家陪陪媽媽。”
每次打電話,母親總特別問Tony吃了什么。“如果她聽到我說盒飯,就又會嘮叨半天了,說在這里太辛苦了,叫我回去。”
雖然母親也去過香港,“視察”過Tony的生活,“她也知道,這里的生活并不像她想象的那么辛苦,但她總會叫我回去。”這回,Tony終于妥協,決定回來。
對話家長
調查中,所有的家長都表示“如果孩子選擇在外面發展,會尊重他們的想法”。對于父母來說,給孩子一個最適合的發展環境,是他們最大的希望。
但隨著調查深入,卻發現,數據產生變化。
學校名稱:澳洲埃迪斯科文大學 Edith Cowan University 所在位置:澳洲,Perth學校設置類型:綜合性大學創建時間:1991年學歷:本科 專科 研究生 語言 網絡課程 預科 學校性質:公立學生人數:20000人院校地址:Edith Cowan University, 270 Joondalup Drive, Joondalup, Western Australia, 6027 AUSTRALIAhttp://aozhou./school/5538
大多數家長選擇“從長遠來看,希望孩子回來”。其中的主要原因,分為以下三種:孩子一人在外太過辛苦,回來發展前景也同樣不錯;在外生活危險;年紀增長,希望孩子在身邊有個照應。
父母不忍孩子在外受苦
怎樣的發展對兒子才最合適,曹爸爸一直都在考慮。孩子去香港讀書時,他也想過“可以拿到永久居留證,那邊的工資又高”。
可當兒子說要留在香港時,曹爸爸有點急了。他特地親自前去“考察”,“結果發現,那邊租金高、住宿條件不理想,房間很小,生活成本又高。”曹爸爸覺得,“孩子在那邊太辛苦了。”
回家和妻子商量后,決定“說服孩子回來”。
雖然,曹爸爸一直都說,“這邊經濟發展的勢頭很好,孩子回來前景也不錯。”但其實,你可以從話里聽出,一位父親對孩子在外受苦的不忍。
而對鄭媽媽來說,每天微信報告,是對女兒下的“必遵守之首條”。“女孩子家的一個人在外,我不太放心。”鄭媽媽說。
上網瀏覽新聞,成了她每日的必修課。美國當地發生了什么,女兒居住地的天氣情況如何,鄭媽媽一定要弄個明白。天氣一有變化,她便會發去一條微信,叮囑女兒添衣或帶傘。
那天早上,鄭媽媽看到美國發生槍擊案時,心頭一緊,“再細看,還好,是南加州,我女兒在北加州。”不過,她還是抓起手機,立即發了條微信:看到留言后,給我電話。“我的一位男同事,孩子在南加州,看到這條新聞后,都哭了,雖然他的孩子并未出事。”孩子在外,父母多了份牽掛,情緒也總隨之起伏。
女兒赴美3年,媽媽的心結仍未解開
“她想出國發展,我能攔她嗎?我能阻礙她的前程嗎?”一開口,韓媽媽就急切地反問。其實,韓媽媽并不是在問我,而在問自己。雖然女兒已赴美讀博3年,但這個心結,卻一直沒有解開。
女兒去美國的那天,韓媽媽沒有送她上飛機,只送出了家門口。她怕自己會控制不住情緒,她不愿看著女兒進入機場,消失不見。
學校名稱:澳洲埃迪斯科文大學 Edith Cowan University 所在位置:澳洲,Perth學校設置類型:綜合性大學創建時間:1991年學歷:本科 專科 研究生 語言 網絡課程 預科 學校性質:公立學生人數:20000人院校地址:Edith Cowan University, 270 Joondalup Drive, Joondalup, Western Australia, 6027 AUSTRALIAhttp://aozhou./school/5538
她從沒跟人說過,女兒剛去美國的那段時間,是如何的艱難,“生活就像沒了重心。”那段時間,她學會了發郵件。在郵件中,她叮囑女兒,多打電話回家。那段時間,她注冊了QQ,每次在網上,總讓女兒多傳幾張近照。女兒在美國的照片成了桌面,每次打開電腦,就能看見她,就如在身邊。
去年,韓媽媽收拾行李,準備去美國看女兒和即將出生的外孫女。在飛機上,她很緊張。“我去上廁所前,先讓機上的中國人帶我去一趟,教我該按哪些按鈕,我怕按錯出狀況。我還買了《實用英語100句》,做了應急的卡片,放在身邊。”
到了美國后,韓媽媽發現,“那里的生活挺安逸,隔壁鄰居回家后,就在前院澆澆花,孩子在前院玩耍。”看著女兒無慮地生活,韓媽媽放心了些許,“她在那邊過得開心舒心就好,我又何必強求呢?”
韓媽媽周圍,有不少孩子出國的同事。“我發現,孩子出國了,似乎就成了名義上的孩子。”那對同事,已80歲開外,子女都在國外,“前段時間,老伴去世前,女兒回國照顧一個月,辦完喪事后就走了,留下一個老頭子。兒女在國外都已成家,怎么回來?”
有時,韓媽媽也會這樣自我安慰,“不過,誰也說不好10年后的事,如果女兒又想回來了呢?”這個念頭,也成了她心中的唯一期盼,總在不經意間,會在電話里對女兒流露。
專家點評
尊重自己內心的選擇
在著名教育學者、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看來:“家庭因素,是人生規劃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但作為人生選擇,“我們要尊重自己的內心,要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而不是為了父母面子等理由,違背自己的內心。我們要遵循著自己的個性與興趣,做出決定。”
對于有孩子留學在外的父母,熊丙奇認為,“父母也要相應地轉變觀念,不要把孩子當做個人的私有財產,非得讓他陪在你身邊。父母也可以安排自己的生活,不要圍著孩子轉,好好規劃自己的生活。”
學校名稱:澳洲埃迪斯科文大學 Edith Cowan University 所在位置:澳洲,Perth學校設置類型:綜合性大學創建時間:1991年學歷:本科 專科 研究生 語言 網絡課程 預科 學校性質:公立學生人數:20000人院校地址:Edith Cowan University, 270 Joondalup Drive, Joondalup, Western Australia, 6027 AUSTRALIAhttp://aozhou./school/5538
孩子留學,父母提前進入空巢。對此,熊丙奇也表示很無奈,“計劃生育產生的問題,這也沒有辦法。”不過,他說,“孩子出去后,一定要經常與父母溝通交流。有的孩子,出去后,跟父母關系很淡,作為父母,心里怎么好受呢?”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