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眼睛、棕色皮膚、亮卷發,一襲白大褂,在武漢大學的附屬醫院經常能見到穿梭在各個科室和病房的外國實習醫生。來自印度的維亞克便是其中一員。近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維亞克表示,能夠來到中國學醫是如此幸運,這讓他朝著成為“生命守護神”的夢想邁進了一大步。
維亞克所說的幸運,是相較于印度國內同樣有志成為醫生的年青人。高錄取率、低于印度近3倍的學習費用、優質學習資源和豐富的異國生活文化經歷,使來中國求學醫門成為印度青年圓夢捷徑。
據了解,自中國于2000年推出國際通行的MBBS項目以來,每年都有數千名印度學生來中國境內的近30所高校學醫,至今每年已惠及逾3000人,而此前印度青年學醫的海外首要目的地是俄羅斯。武漢大學是國內較早開始推出MBBS項目的高校,也是獲得該項目招生配額較多的高校之一。
翻開該校醫學部海外學生學籍錄,在校的580名學生中超過280名都是來自印度。單在MBBS項目班里,印度學生的比例高達90%,此外還有印度學生選擇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
該校留學生教育學院學生辦公室副主任袁泉介紹說,中國高校吸引印度學生的優勢還在于豐富的實踐資源。如,在五年制學習中的最后一年,學校為學生安排了資深醫師進行臨床實踐。
當然,讓維亞克更有信心的是在中國的留學生歸國后的成功。他說,印度學生回國從醫,必須要參加印度醫學委員會的考試才能獲得從醫資格證。而他在中國所學的課程進度與印度的基本一致。據了解,2005年首次入學武大醫學部的印度學生,在2011年的歸國考試中,80多人參加考試就獲得了28人的通過成績,而在印度國內,這一比例不到20%。
提起第一次穿上中國醫院制服時的情景,維亞克至今仍然忘不了,自豪神情流露不已。他說,雖然回國后還將面臨眾多激烈競爭,但是在中國的學習經歷已給了他一張有份量的入場券。中國與印度國情有很多相似之處,今后希望在醫學領域有所建樹,為中印雙邊交流與合作作更多貢獻。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