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美國人對其他國家如何運行他們的教育系統越來越好奇。美國教育工作者、決策者、記者和其他代表團經常前往像新加坡,韓國和其他學生學習表現優異的國家帶回一些所謂「最佳做法」以供美國學校效仿。芬蘭人甚至因為訪客太多,已經開始收取訪視費用。
這些努力在現在相互聯系日益緊密的世界中是有其重要性。而一個交換如何幫助21世紀初年輕人掌握他們需要的知識和技能最好方法的全球市場已出現了。美國的決策者需要在這個市場扮演好活躍的消費者和供應商的角色。
然而,師法其他國家的優點并不是絕對有效的。一個國家的教育政策和實踐是與該國家的文化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各國會有些基本上的差異。美國真的可以從亞洲那種把40個或更多的極有紀律的學生擠進到一間教室里的學校制度學到任何「最佳作法」嗎?對那些抱著游客心態的訪問者來說,他們直覺的反應一定會是這樣的學校在美國根本「免談!」
這些跨文化的差異始於各國對學校教育的基本目的定位不同。大多數國家視學習為年輕人的「工作」,學校幾乎投注所有的時間在教學。相比之下,美國人放在學校肩上的任務,范圍從汽車駕駛教育、藥物濫用防制及透過每周五晚上足球比賽來建立社區精神等無所不包。學術教育,只是其中之一而且并不一定是最重要的一個目的。
盡管網際網路的普及,各國在青年本質和家庭生活各不相同下,造成學校的政策和做法各異。例如日本明文禁止,除了在家庭財務極度困難的情況下,學生在外兼職工作。北歐和一些其他國家限制高中的體育競賽。而韓國的一些高中,把學生留校直到晚上11點,不是提供夜間教學,而是防止有些經濟條件較好的父母把他們的孩子送到晚上補習學校,讓他們有比家庭不太富裕的同學占了不公平的優勢。
大多數發展中國家仍然在努力克服教育普及和性別平等那些對美國來說不再是核心問題的困難。印度像神話般的數學、科學和工程教育實力是來自該國決定將其資源集中於小部分精英學生。只是現在它面臨與我們同樣的如何教育屬於大多數的弱勢學生的挑戰。
大多數亞洲和歐洲國家把對學業成功的最終責任放在學生身上,并依賴考試來將學生歸類。相比之下,美國將責任分配到學區、學校、甚至個別教師的身上。在日本,政治家談到教育問題往往會推到專業的教育工作者身上。但在美國,對立法者而言,無論專業的教育工作者說什麼,也只是自顧自的立法規范有關班級規模、課程重點或學生測試的最新作法。
學校名稱:芬蘭南洋理工大學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所在位置:新加坡,Singapore學校設置類型:創建時間:1981年學歷:本科 研究生 語言 學校性質:學生人數:28949人院校地址:http://xinjiapo./school/7192
所以,他山之石到底教我們什麼呢?請見後文「見賢思齊 見不賢而內自省」
譯者: 姚君佩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