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英國國家數學能力中心(National Numeracy)最新研究顯示,約有49%的成年人僅僅只有國小數學程度,也就是9歲至11歲學齡孩童的運算能力;而這49%的人之中,約莫一半的人數學能力比不上7歲到9歲的孩子,連最簡單的統計表單與數字圖表都無法識讀,可能連日常生活基本的家庭收支帳目以及稅收帳款都無法計算,低落的數學能力引人擔憂。 研究更顯示,成年人過去在學校的數學表現,往往與未來的個人發展有極密切的相關性,研究人員詳細指出:那些在學校數學成績欠佳的學生,相較於數學優異學生,未來失業的可能性高出兩倍之多;另外,數學能力欠缺與青少年犯罪或青少年未婚懷孕,在研究統計數據里都意外地找到了正相關性。該機構主席克里斯?漢菲斯(Chris Humphries)遺憾地表示:政府近年致力於推廣識字教育,已有顯著的進步,但卻忘卻了數學運算能力可能對孩子們未來的生涯發展影響也很大,值得政府加以重視。 研究中更點出了一個有趣的發現,也可間接說明了為何英國成年人對於數學能力的不重視。該發現指出,約80%的成年人對於自已欠佳的「識字與閱讀能力(literacy)」感到十分羞愧,而不愿意在別人面前承認能力之不足,也愿意利用休閑時間多加閱讀課外讀物加以改善,但對於「數學運算能力(numeracy)」,多數人都可理所當然地承認自已數學不好、對於數字十分不在行,而不覺得有所慚愧,這個心態點出了英國人對於數學的缺乏自信,甚至已經到了可以視為理所當然的地步,自然不愿意為低落的程度稍加補救。 此外,大眾普遍認為計算機已經取代人腦,基本的計算能力能被機器所取代,學校數學課程不必反覆要求學生練習運算,使其熟練技巧及速度,但研究結果表示,計算機雖能輔助計算,但成年人的數學問題是出在即便「一機在手」,也不知道如何先用大腦邏輯理解消化手邊復雜的數據,進而利用機器算出答案,所以問題并非出在演算的過程,而是在於「如何演算」摸不著頭緒。 英國獨立報(The Independent)評論指出,政府近幾年藉由政策白皮書、以及大量的媒體曝光率,使社會各階層開始重視國民識字問題,已顯見成效,相對而言,國民數學運算能力受到忽略,聯合內閣教育官員應該多加重視。此外,在學校里,相較其他科目,合格且優良的數學教師向來處於短缺狀態,學校無法吸引具有啟發性及能引起學生學習數學動機的教師,致使許多孩子在早年時期就已經對數學投降。英國國家數學能力中心(National Numeracy)主席克里斯?漢菲斯(Chris Humphries)把英國數學教育與其他國家作比較,英國僅有15%的學生在16歲完成義務教育後,繼續學習數學,相對於其他歐洲或亞洲國家,數學課在18歲進入大學以前,都是高中必修科目,其他國家孩子接觸與練習數學的時間較久,也不意外地展現較佳之數學表現。 因此,要提升英國成年人的數學能力,其實應從學校教育改革開始著手,若依全球性的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學生能力國際評量研究(OECD 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簡稱PISA),英國學生數學能力表現從2000年的全球第8名(共32國參與評監)一路下滑至最近的2009年的第28名(共65國參與),已經引起英國教育團體的關注,也希望政府能找到對策提升學校數學教育成效,進而改善英國成年人數學能力低落問題。 英國教育部(Department for Education)發言人對此表示,目前內閣正在重新檢視中學數學教育,期待能把數學教育延伸至18歲,使每一位成人在成長過程當中,至少有10年的時間接觸數學,進而不再對數字感到害怕,此外,數學是科學之母,如果未能挽救每況愈下的數學能力,在不久將來,科學教育也會受到連帶影響,而這對於未來英國國民的國際競爭力及國家發展也有影響。
資料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