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看更多>>>>
在現時代,美國高等教育改革發展,受到多種因素影響。
一是全球競爭的壓力。盡管美國仍然擁有世界上最多的高水平大學,但其他國家也在急起直追,高水平畢業生和創新科研成果也在迅速增多,美國相對位置在下降。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測定,在主要工業化國家中,到2010年,美國高等教育普及率降為第9位,完成率降為第12位。同時,美國的科技競爭力正在相對下降。據《科學與工程指標2008》統計,就科學和工程領域發表的論文和引用情況看,美國的競爭力不容樂觀。對1995年、2000年、2005年3個年份3項指標進行比較,美國都表現出絕對下降或相對下降。就論文占有率指標看,美國下降了16.9%,歐盟上升了5.5%,亞洲十強上升了45.6%。就引用前1%論文占有率指標看,美國下降了12.4%,歐盟上升了17.4%,亞洲十強上升了53.1%。就高引用論文占有率看,美國上升了5.8%,歐洲上升了12%,亞洲十強上升了5.1%。在前兩項指標中,美國表現出絕對下降,歐盟明顯上升,亞洲十強大幅度上升,而在后一項指標上,美國的表現也遠落后于歐盟,只不過以微弱的優勢超過亞洲十強。姚銳.新千年美國高等教育國際化動向及其政策背景[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年第1期。2010年11月4日,美國教育部長鄧肯(ArneDuncan)在訪問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時表示,高等教育和就業市場的國際競爭日益激烈,經濟體系日益扁平化,輟學或沒有大學學歷的青年將無法找到工作。他承認,在上一代人中,美國接受大學教育的人口比例曾領先于世界其他國家,但現在只排到第九位。如果美國人受教育程度領先于全球其他國家,美國必將獲得相對更好的發展。為此,奧巴馬政府設定了到2020年美國大學生比例重奪世界第一的目標。
二是科學技術的邁進。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等的迅速發展,高等教育的課程內容、教學方法以及教育管理方式都面臨巨大的變革壓力和機遇。新技術為降低教育成本,提高教學效率和效果,實施績效責任制,實現信息的透明和公開,提供了現實條件。麻省理工學院把各科課程內容全部電子化,并掛到網上,讓校內外、國內外學員瀏覽。不過,網絡信息技術在讓大學生擁有廣闊學習、娛樂、交友空間的同時,也常常分散他們的精力,滑入“快餐文化”中。為此,美國的有識之士認為,高等教育應培養學生適應未來就業的廣闊能力,而不應囿于一個狹窄的專業領域。本科階段尤應高舉通識教育旗幟,讓學生有品德、有眼光、有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基礎。
三是大學經費的壓力。自2008年以來,由于受金融危機影響,美國各州財政收入減少,加之醫療改革占去較多資金,各州對高等教育撥款降低到二十多年來的最低水平,公立高校不得不開源節流。2008年秋季,美國四年制公立大學的學費平均上漲了6.4%。私立大學接受捐贈數量也受金融危機影響而減少,學費同樣上漲了,提供獎學金的名額也隨之削減。生均教育成本的增長超過通貨膨脹增長率或家庭收入增長速度,學生貸款上學更為普遍。據美國學生貸款項目研究顯示,2009年從四年制公立大學畢業的學生平均負債達2.4萬美元,從私立大學畢業的學生平均負債達1.9萬美元。在這樣的情況下,高等教育在硬件建設、規模擴張方面的空間不大,必須更注重創新,提升內涵。
四是入學準備的不足。美國經濟結構的調整,增加了對高素質勞動力的迫切需求。據估計,美國90%增長最快的工作崗位,例如健康醫療、信息服務業等領域要求從業者接受過高等教育。但現實情況是,美國只有不到一半的高中畢業生的數學和科學知識程度能夠適應大學學習的要求。每年大約有一百萬學生從高中輟學。根據2005年ACT考試結果,在全美120萬考生中,僅有22%學生的英語、數學和科學科目成績達到進入高校學習的要求。2008年后,金融危機引發失業率上升,不少在職人員重返課堂充電,導致2009年各大學招生人數和入學率不降反升。由于受美國20世紀60年代嬰兒潮的影響,2008年成了美國歷史上高中畢業人數最多的年份。然而,高中畢業生能力卻良莠不齊。相應的,高等教育入學率很高,但畢業率并不高。
在這樣的背景下,美國高等教育必須面向大眾,提供公平的教育機會,還必須兼顧精英,提高質量,保持特色,應對知識經濟時代的挑戰。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