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欺凌學會的研究發現,施暴者約60%是男性,被欺凌者58%是女性;若施暴者是女性,有80%是迫害同性。
職場欺凌的定義很難界定,例如要求很多的老板是欺凌者或完美主義者?主管說了不中聽的話,是出于惡意或做人不夠通融?
分析欺凌的一個一般性準則是:主管重復出現的威嚇或貶損行為模式,若會影響下屬健康,就構成欺凌。
主管通常會采用較隱諱、同時容易掩飾的方式欺凌下屬。美國職場諮商顧問馬蒂斯(Catherine Mattice)表示,主管可能會采取的行為包括:故意在缺乏溝通的情況下交辦工作,讓下屬無法圓滿達成任務,或是開會時嘲笑某人,散布所欲攻擊目標的惡意八卦等。
這些行動看似無足輕重,但隨著時間而累積,沖擊效應可能會相當大。
馬蒂斯指出,職場欺凌某種程度而言是新觀念,就像希爾(Anita Hill)1991年出面指控美國大法官候選人托馬斯(Clarence Thomas)性騷擾前,一般人很少察覺職場性騷擾問題;現在職場欺凌的最大問題之一,就在于多數人尚未察覺它的存在。
她說,被欺凌的員工經常會感到焦慮和沮喪,晚上失眠,而且出現高血壓等毛病的風險也隨之增加;有些員工覺得受不了,因為看不到解決問題的出路,有時甚至會發生自殺的不幸后果。
美國留學生就業過程中,一定要注意身邊同事的舉動,特別是女性,不要以為沉默就能阻止一切,相反會助長欺凌事件的發生甚至惡化,美國留學就業過程中,當你遇到職場欺凌事件的時候,要勇于拿起法律的武器與欺凌者作斗爭,保護自己的權益。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