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 多家長選擇讓孩子海外鍍金,期待孩子學成歸來后能很快進入大企業拿高薪,很快收回成本。然而,《2011年海歸就業力調查報告》出爐。調查顯示,海歸的起 薪在3000元左右,月薪在3000元-10000元的占71%,超過四成人的月薪不足5000元,只有15%的海歸收入超萬元。相當數量的海歸回國后變 身“小白領”,甚至成為了“海帶”。
近五成海歸月薪不足五千
據 北京《京華時報》報道,《2011年海歸就業力調查報告》調查以全國7800余名各行各業的海歸為樣本,揭示海歸職場生存現狀。眼下有七成海歸主動選擇回 國就業,但他們回國后身居要職拿高薪的卻不多。雖有部分優秀的海歸進入知名企業擔任要職,但是仍有相當數量的“海帶”(海外歸來待業)出現,薪資待遇更是 千差萬別。
從調查結果來看,海歸的起薪一般在3000元左右,而月薪要求在3000元-10000元這個區 間的占受訪者的71%。58%的受訪者是普通員工;月薪上萬的僅占15%,這部分海歸一般擔任的是主管、經理級別的職務;僅有6%左右的受訪者為高薪人 群,擔任企業主、合伙人或CEO等高管。受調查者透露,現在進入世界500強和國內科研機構以及大型國企的難度越來越大,所以他們對于薪金的要求也越來越 趨于理性。
近一半就職于民營企業
以 往人們的印象,海歸去外資企業找一份工作是天經地義的,但調查發現,現在就業渠道越來越寬。其中,民營企業異軍突起,成為吸納海歸人才的主力軍,有46% 的海歸在民企找到了職業發展的平臺。當然,32%的海歸還是就職外資以及合資企業,而國有大中型企業以及公務員對于海歸們也有很大吸引力。1%的海歸選擇 自主創業,七成以上的海歸自主創業者集中在高科技領域。
調查顯示,雖有近六成的海歸留學時選擇的專業是經 濟、管理類,但是,回國后所從事的行業趨向多元化,主要分布在金融業(21%),文化體育教育娛樂業(18%),商業服務如咨詢、法律(15%),電信及 電子信息服務業(9%),制造業(5%)等。超過86%的海歸表示,他們所從事的行業和所學的專業至少有部分相關,只有13.11%的海歸認為兩者完全不 相關。
工作經驗決定海歸收入
事實上,是否有工作經驗決定著是“大海歸”還是“小海歸”,即決定就業競爭力和薪資水平。月薪在1萬到3萬甚至在3萬以上的受訪者基本都屬于“大海歸”。他們占據了職場金字塔的頂端,不僅是國內急需的人才,也是國外企業爭奪的對象。
“小 海歸”往往高中或大學畢業后就直接出去留學,獲得學士或碩士學位。雖然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他們在語言和跨文化的知識結構上有一定優勢,但由于缺乏工作經 驗,他們在就業市場上的競爭力僅與國內應屆畢業生類似,調查中這部分受訪者占43%,他們的薪金則在3000-5000元之間。“小海歸”在就業市場上的 競爭力僅與國內應屆畢業生類似。因此,“小海歸”生存比較艱難。
海歸就業競爭優勢不再
就業指導專家趙正寶認為,調查反映了海歸的生存現狀。海歸曾經是令許多人羨慕的身份,但隨著數量的大幅增加,如今海歸的就業優勢已經不再明顯。他認為,應當從三個方面進行解讀。
1.從宏觀講,在當今社會海外留學從精英化向大眾化轉化中,沒有工作經歷的海歸回國后的收入不會像前些年那么高,這是正常的。
2. 如今海歸的就業形勢已經發生了兩個維度的變化。一是留學地域更分散。前幾年的海歸多以留學美國為主,而近幾年留學英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的數量逐漸增 加。除了一些頂尖名校外,許多海外院校主要目的是賺取教育經費,教學質量參差不齊。這就導致了一些海歸留學后知識積累和綜合素質得不到明顯提升;二是專業 選擇更廣。前些年許多留學生選擇的都是美、英等名校的優勢專業,這些海歸回國后有80%都找到了相當好的工作。而如今的專業選擇更廣泛,特別是英國、澳大 利亞等國家的商科、會計、金融、人文專業比例有大幅提升,這就導致了海歸的同質化比較嚴重,就業競爭力下降。
3. 如今的企業在招聘人才時,學歷并不是唯一的考核因素,而是更看重能力和經驗。能力如何評判?指標就是工作經驗。許多所謂的“小海歸”出國前沒有任何工作經 驗,只是為了出國而出國,或者是為了躲避就業競爭,回國后競爭力與普通的本土畢業生沒有什么差別。拿到國外的學歷只能證明你在那個國家的某個城市生活過, 并不代表你具備了行業細分的競爭力,甚至也不能代表你的英語能力比本土的人才更高,因為許多留學生出國后仍主要生活在華語圈內。而對于那些在國外已經工作 多年的高端人才,收入會明顯與沒有工作經驗的海歸有很大差距。1 2 《中國海歸就業競爭優勢不再 近五成月薪不足5000元 - 華人 - 歐洲新聞》本文來源:()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