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歲的青田農民楊江霖只有一個兒子,但十多年前他還是同意兒子出國闖天下。
據中國青田網報道,在這個50萬人口的浙西南山區小縣,有近25萬華僑分布在世界各地,家家有華僑,戶戶是僑眷。楊江霖所在的青田方山鄉邵山村,幾乎所有青壯年都在海外,留下的多是老人和孩子。
楊江霖的祖父、父親都曾是旅日華僑,現在他的兒子、女兒以及孫輩又踏上了祖輩的道路。
坐在楊家的三層小樓,向外看就是當地有名的奇云山,郁郁蒼蒼,云遮霧罩。在山的那一頭,就是溫州,就是大海。
“我們的祖輩就是沿著白沙嶺翻過奇云山到溫州,坐著貨船漂洋過海。”楊江霖告訴記者,青田是石雕之鄉,當地最早的華僑就是帶著石雕到海外販賣。他的祖父有點文化,在日本幫助青田華僑做聯絡溝通。
邵山人均只有兩分田,人多地少,過去一直生活困難,楊江霖覺得這是祖祖輩輩要往外闖的根本原因。
所以1999年當25歲的獨子提出要到海外闖一闖時,楊江霖狠狠心還是同意了。
“與其在一起受窮,不如走出去闖闖”,楊說,當時的選擇的確很痛苦。
兒子楊荊邁先去了南美洲的蘇里南,舉目無親連生存都比較困難。母親張建花告訴記者,那段時間真想把孩子叫回來,至少家里有口熱飯。后來,兒子又從蘇里南去巴西,乘坐小漁船在大西洋上漂了20多天,在海上與家里的聯系中斷,夫婦倆那段時間茶飯不思。
如今,兒子已在西班牙扎根開了間酒吧,連孫子也帶了過去,生活逐漸安逸起來,還幫助老父親在家鄉蓋起三層小樓。而女兒,也遠嫁意大利。
海外邵山人的打拼,帶回的不僅僅是一幢幢歐式小洋樓,村里新建道路1000米,籌資60萬元修建了一座集村委辦公、老人活動于一體的村委辦公樓,村污水處理設施正常投入使用,其中都有海外華僑的心血。
在楊家,楊江霖招待記者喝咖啡,那是他兒子從海外帶來的;而在廚房間,堆滿柴草的灶臺上,擺著洋酒,老楊覺得現在生活挺好。
不過,老楊現在也沒閑著,原來貧困的邵山村也開始發展起來。當地稻田養魚是一絕活,老楊養了十幾畝的田魚,在當地算是養田魚大戶,一斤田魚要賣到30多元。
老楊家里專門有間房用于擺放電腦和電話,視頻通話讓“天涯若比鄰”。
“昨天還在電腦上為冬至給祖宗上墳和孩子們視頻說了一個多小時。”老楊說,老伴一上電腦就和兒子說個沒完。而且現在交通也很方便,在西班牙的兒子也會經常回來。這一切讓分別變得不再那么痛苦。
“兒子說過,到60歲一定回來,不管有沒有賺到錢”,老楊覺得華僑還是有很濃重的故鄉情結,他的旅日華僑祖父、父親老來也都葉落歸根。
《留守僑鄉的老人:兒子一定會回來 - 華人 - 歐洲新聞》本文來源:(出國留學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