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名稱:美國耶魯大學 Yale University 所在位置:美國,紐黑文學校設置類型:綜合性大學創建時間:1701年學歷:語言 專科 本科 研究生 網絡課程 MBA 學校性質:私立學生人數:6641人院校地址:New Haven, CT 06520 (203) 432-47719281
這所新辦學校招生宣傳單上赫然登著“部分畢業生就讀大學名單”
套用股市的話:留學有風險,出國需謹慎。
今天,我們很少聽說出國留學讀研究生有被騙的,因為經過改革開放30年的砥礪,這一塊留學市場相對比較成熟。更重要的一個原因是,這個層面出去留學的,大多靠的是自己的實力,進的是貨真價實的世界名校——中間商無利可逐,其中也就幾乎沒有暗箱操作和坑蒙拐騙的可能。
但是,當留學越來越低齡化,留學市場越來越成為一個全球逐利的黃金場,陷阱也就應運而生。澳洲語言學校倒閉、英國文憑成賺錢機器、美國預科項目冒充名牌大學,此類新聞時有耳聞。以下,則是低齡留學陷阱就在身邊的“現實一種”。
開學后發現全校共16名學生
招生宣傳上說占地11英畝的新學校,去年9月學生飛到美國,實地一看,卻發現只有租賃的幾間教室,圖書館、計算機室等都是租用所在的某College(學院)的,而校名就用白紙寫好貼在墻上,像是臨時做的;號稱面向全球首次開招國際生的“美國名校”,開學了,全校卻只有16名學生,而且都是亞洲面孔甚至不妨說就是中國人——美國學生一個都沒……
上述,不是愚人節的笑話,而是幾個小留學生初出國門的實地見聞;這也是幾個小留學生家庭輾轉半年幾近崩潰的焦慮。
這些天,錢報家長會連續接到這樣的信息:因為杭城某留學中介的宣傳和竭力推薦,幾名初中畢業生在各交了近3萬元(人民幣)不等的中介費后,以每年3.8萬美金的費用,于去年9月起,先后赴美國某私立高中(下簡稱“美私高”)讀書。沒想到的是,現實與招生介紹大相徑庭。
4月1日到3日,了解了大致情況后,記者在百度網輸入涉及到的“美國某某中學”字樣,立刻跳出很多相關信息,時間大多在2009年下半年以后發布的;在新浪、搜狐,都有該校相關的招生宣傳。宣傳介紹稱,這是一所在美國的中文學校;也有介紹稱,這是在收購了美國老牌名校后的新校,投資方與辦學方都有中國背景或是從中國出去的資深人士,其主要的招生對象是初三、高一、高二學生等;有一處關于課程特色的欄目宣傳稱讀該高中“因材施教,直接升入美國讀名牌大學”。
同樣關于這所美私高的負面信息也有不少。
在百度貼吧,關于它的帖子有25樓之多,有部分已經被刪節。其中網名叫“我恨美私高”和自稱剛從美私高出去的學生,發的帖子內容和本報接到的情況基本類似。
那么,會不會發帖的就是這些給本報聯系的人呢?究竟是確有其事,還是學生因故惡意中傷學校?
去了一個月,孩子哭著要轉學
連續走訪了相關部門,終于找到了這些當事人的詳細聯系方式。
“美國有5000多所私立高中,為什么獨獨會讓我們碰上這種倒霉事?”
為了孩子,不斷在家鄉與杭州、甚至還親自飛到美國的李先生說起這事,氣不打一處來。
他說的“我們”,包括了他的兒子小均,還有小文、小菲、小華等,他們都剛剛初中畢業,差不多十五六歲的年紀,因為一個共同的目標——留學,和一個共同的去向:美私高,他們走到了一起。
“我想回家,不能回就幫我轉學吧。”
去年10月,上學不到一個月,小均在電話里差點哭出聲。
開始,李先生和太太都不以為然,可能是不適應,畢竟才初中畢業,何況在完全陌生的國度。但是,孩子斷斷續續告訴他,開學了,全校只有9個學生,招生宣傳稱學校有自己的宿舍和校舍,但實際要先租住在家庭旅館,校舍也是租的。對此,李先生將信將疑:會不會是孩子英語差,沒熟悉實際情況。但是,沒過多久,有個消息卻讓他一下子心里發了慌:短短兩三個月,有幾個同學已經轉學,其中就有杭州一起出去的同伴!
因為留學相識并成為同學,小均、小菲、小文和小華的父母也自發地結成一個同盟,說好了孩子間相互關照,家長間也隨時互通信息多聯系。現在出現這么大的變故,李先生卻蒙在鼓里。他立刻向其他家長打聽實情,沒想到,另外兩個家長支支吾吾地不愿多說,只是告訴他,孩子的確已經轉學。
遠隔彼岸,情況不明,做家長的心如刀割。電話、MSN和QQ,小均的母親后來干脆請假不上班了,專門候在網上與孩子溝通。同時,李先生還動用一切力量,讓美國的朋友去學校實地踏看:情況與孩子說的大抵差不多!
4月5日,針對記者一連串的問題,小文的母親給了一連串這樣的回答:
“我很清楚,但不想說。”
小文的媽媽不肯接受采訪。但當記者提到,讀者舉報的這個學校學生人數、校址、住宿情況是否屬實時,她終于冒出一句:“現在又搬過了。”
是指校址還是宿舍?沒有回答。
為什么轉學?個人原因。
轉到了哪里?不便告訴。
中介費和學雜費都退了嗎?退了一部分……
聯系幾次中斷。
兩個居住在不同城市的家長,對記者的這番“窮追猛打”如出一轍——“為了孩子,我不想說什么。”
誰在販賣“美國名校”
留學中介招生宣傳睜眼說瞎話
轉學家長的態度居然如此諱莫如深,而留在原校就讀孩子的家長,因為學校對孩子的加倍“呵護”,更加忐忑不安和焦慮。
通過其中一位家長的同事,記者終于了解到部分內情:這的確是所新辦的學校,學生數先后加起來16人;但是校方對孩子還是很關心的,校長還親自帶孩子出去搞活動,請學生吃飯;主管老師也經常找學生談話,是否適應,是否經常上網,是否有轉學的意向。可是,因為學生少,學校很多課開不出來。有人轉到新的美國教會學校后,在這里已經修的學分因種種原因,沒能對接到新學校,等于近半年白讀了。
這樣一所新校,這個留學中介為什么說是美國名校;明明第一次招生,為什么說是第一次面向中國招國際生?
美私高在北京、廣州和杭州等地都有招生點,與本報聯系的讀者,會不會就是從杭州出去的?
經了解,在杭州,去年暑假通過中介申請到美私高的留學機構只有一家。這所中介從事留學在杭不算資格最老規模較大,卻也有些年份了。去年9月起,通過它的申請被美私高錄取的孩子,記者查到的是有4個,其中兩個杭州的;另外,一個來自金華,一個來自縉云。到去年年底,4人中的兩名女生,已經先后從美私高轉學,去了另外的美國私立高中;還有一名男生還在讀;另一名原定今年元旦出去的孩子,后來改簽了別的學校。
而當初幫助這些家庭“成功”申請留學美私高的具體經辦人王某,已經不在這所留學機構工作。
家長沒去學校實地考察過,所有對學校的了解和申請過程,4個家長幾乎都完全依賴這家留學中介。其中有兩個家長,決定孩子要留學后,也貨比三家,先找了杭城最大的一個留學中介,后才到這家的,因為當時這一家中介費用便宜上萬元,而且服務態度出奇得好。該公司竭力推介美私高項目,而且保證被錄取的成功率。“沒想到反而上了大當。”小菲的媽媽說。
中介稱這個學校有很多AP課程,有能夠對接世界名牌大學的通途。而實際連可選的課程,也少得可憐。
“新辦學校有問題,更可惡的是,中介睜眼說瞎話!”李先生拿出當時該留學中介給的美私高招生宣傳,這所2009年才開始招高中新生的學校,卻赫然登著“部分畢業生就讀大學名單”。記者細細一數,包括耶魯大學、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哥倫比亞大學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等世界名校在內,白紙黑字被列出的名牌大學有共29所之多。
這所“新校”一度欲與新通合作
這所美國私立高中究竟有沒有辦學資質?是學校蓄意騙人,還是中介造假?據了解,“留學門事件”中的這所美國私立高中,在杭州一開始是想跟省內資格最老的留學公司“新通留學”合作招生,為什么最后把浙江學生送出境的是另一家留學中介呢?
同時,也有讀者給記者報料:就在去年,這所美私高的辦學方,曾經在杭城做過一次留學宣講會,吸引了眾多家長前往,而組織方就是“新通留學”。
日前,記者就此向“新通留學”總監、浙江分公司經理滕文崢求證。滕文崢確認有這一回事。
那是在2009年春節過后,公司接觸到這所高中的辦學方,全家都有美國名校的受教育背景,對于海外留學和后期發展都很有經驗,所以,特地請其來杭城做了一場留學講座,當時的確聽者云集。后來,對方提出,他們也在搞投資辦學,計劃在美國硅谷和加拿大各辦一所高中學校,國內招生浙江部分,希望能跟新通合作。
“這個學校資質應該是有的。但當時考慮到,雖然辦學方有很好的受教育背景,但在辦學方面卻是全新的。新校首次招生,如果合作,意味著通過我們申請留學的將是第一批學生,我們覺得風險太大,就放棄了。”滕文崢告訴記者。
學校規模小開課種類就少
“對于國際項目的合作審核一定要非常嚴格。”滕文崢說,他們引進國際招生項目,一是看辦學有沒有一定的歷史,因為教育是需要一定積淀的;二是要有招收國際生的經驗,否則缺少感性認識,一旦出現問題學校就會解決不力;三是辦學要有一定的規模,盡管不必像國內辦學,人口基數大,在校生動輒上千上萬人,但國外辦學上百數百人的規模還是要有的。有了生源規模才會有開課的規模。否則開課種類少,學生選課的范圍就窄,這對讀普通專業學生影響不大,但對于另一些有個性化需求的學生,如想學藝術類、建筑類專業的,就沒有機會了。還有就是AP課(能抵大學學分課程),這個階段學了,大學里就可以減輕負擔,節省時間和留學費用,但如果高中階段沒有這個課程,或者開課種類很少,學生也就少了選修機會。(為保護未成年人和家庭隱私,文中部分人名為化名——編者注)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