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名稱: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所在位置:美國,洛杉磯市學校設置類型:綜合性大學創建時間:1919年學歷:本科 研究生 MBA 學校性質:公立學生人數:39984人院校地址:UCLA Undergraduate Admissions and Relations with Schools (UARS) 1147 Murphy Hall, Box 951436 Los Angeles, CA 90095-1436 電話:(310) 825-3101 Email: ugadm@saonet.ucla.edu9868
據新聞晨報:“中國上海華僑盧灣國際教育展”將于本月19日登陸上海,展會上既有被《紐約時報》給予五顆星最高學術評分的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也有在最新的《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的研究院排行榜上僅次于麻省理工學院和斯坦福大學的南加州大學等10余所排名在全美50名之前的學校。這些學校的招生標準和錄取原則是什么樣的?為什么有些學生學術成績并不突出,卻依然備受青睞?本報就帶你提前探營,揭秘名校錄取“潛規則”。
潛規則1:
學術成績只占錄取決策的一部分
學術成績包括英語成績是申請名校的基礎,雖然美國很多大學宣稱“高考成績”在錄取過程中所起作用不大,不是唯一重要的因素,但是成績仍舊是基本的標準。另外,每個學校看同樣分數的角度、權重、看法也是不一樣的。在2007-2008學年中,南加州大學有33754名學生申請,最后入學許可人數為2964人,平均GPA為3.7,平均SAT分數在2054,ACT寫作則在28-32。
錄取委員會的官員同樣重視學生高中歷年的學業成績,尤其注重成績有無上升的趨勢,并以此來判定該學生進入大學后能否順利畢業。所以學生在9-11年級的表現,包括3年內所學課程的數量、深度、考試的平均成績、在班級中的名次都是重要指標。談到平時成績、年級名次,有些學生和家長難免會有疑問:那學校大小不同、水平不同、老師不同,一緊一松,豈不差別巨大,怎么做到公允?美國的名校自己設計了一套排名轉換系統、學術排名公式,可以更科學地看待不同學校、不同地區、背景的考生。
上海華僑國際教育服務有限公司盧灣分公司劉亞萍經理指出,在錄取中成績并不占決定因素,學校更看重的是學生的品格、特長、活動能力等綜合素質,而這些“軟件”是可以通過申請表、命題作文、個人陳述、推薦信等申請材料衡量和判斷出來的。
潛規則2:
并非名校出身的學生好“念經”
對于申請美國的名校,一些國內普通院校畢業的學生往往非常向往,卻又望而卻步,自己畢業的院校既非“211”也不是“985”,擔心在申請中處于劣勢。對此,劉亞萍經理指出,其實美國不像澳大利亞對國內的高校情況非常了解,將國內的院校等級標準和澳大利亞高校的等級標準相對接。美國沒有這種對接機制。但是各高校也有自己先入為主的評判標準,這個標準不在于學生畢業的學校是否是“211”還是“985”,而在于之前幾批來自于同一所院校的申請學生的素質。如果平均下來素質較高,錄取委員會的老師自然會對這所院校有好感,往往對學生要求會相應降低,打分相對較高。
潛規則3:
推薦信寫作大有文章
有的學生很重視推薦信的寫作,認為名校名教寫出來的才有分量,為此不惜花重金請國內或者國外的著名教授來寫。一些學生認為寫推薦信的人官銜或者行政職位越高越好,所以,他們通常都去找系主任、院長甚至校長。其實,相對來說,美國的招生官員更注重寫推薦信人的研究業績和學術地位。
并且,更注重推薦人跟申請者是否熟識和了解,因為他們想從推薦人那里了解一個真實的你。而花重金請來的教授本著負責的態度在推薦信的開頭往往會注明,他跟申請者并不熟悉。這個事實會將申請者陷入被動。
潛規則4:
招生老師對學生的每項指標打分高分者勝出
部分名校會經歷以下錄取程序:先通過網審,將一部分不合格的學生淘汰掉;之后會將學生的申請資料分幾部分給每個招生官員評分,包括學術成績、命題作文、個人陳述等,每個老師評分后,將各項分數相加,然后根據總分從高到低排列,高分者勝出。(莊曉英)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