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已經是舊聞的了。但是,愚以為仍有時評之效應,還有反思與教育之效果。
中新社9月14日報道:在北京的一場海外留學人員專場招聘會上,北京某科技種植公司打出了某職位1000元的月薪價碼。而在招聘會現場接受記者采訪的六位"海歸",也都不約而同地將薪金期待值僅僅指向3000元人民幣以上。這與以前動輒幾十萬元的年薪簡直有著天壤之別。這不由得使人嘆息:"海歸派""掉價"了!
無獨有偶。與"海歸派"跌價形成明顯反差的是,國內不少地方不曾啃過"洋面包"的"藍領"卻身價"看漲"。據《天府早報》9月14日報道,日前在成都人才市場舉行的第十一屆高級人才洽談會上,廣東某公司以30萬元年薪招聘機械師、空調工、制鏡工等技工。可400多名持有高學歷、高職稱的求職者卻"無福消受",應聘人員供需比例僅為1:10。成都這一洽談會上出現的"藍領吃香"狀況,內地有過之而無不及,開出的年薪足可使"海規派"氣暈。
"海歸"的掉價說明了什么?有分析家認為:這是因為這方面的人才供給增多了,需求減少了,薪水自然跌落。供給增多,是因為出國越來越容易,留學的人越來越多,"洋文憑"貶值,"海歸"人自然廉價。加上國外的就業形式嚴峻,"海歸"回流也就習以為常;而需求減少,則反映出國內人才市場日趨成熟,對海歸人才的需求在減少。愚以為,這種分析大體中"的"。然而,"掉價"尚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人才本身的自身素質問題!大家心里都清楚,那些"留洋"的人們中,在出去前是啥檔次,此其一;出去后,如果真的出類拔萃成為了人才,十有八九是不肯、也很難"海歸"的,此其二;多年來,用人單位對那些魚龍混雜的"海歸"有了深層的認識,刮去那層"鍍金",知道內層實貨,自然對洋文憑不再頂禮膜拜,花那冤枉錢去供那作用不大的"活菩薩"干嗎?此其三。如此等等。由是觀之,我們不但要從人才供需規律上去分析,更重要的,還要從人才素質方面上去權衡。才有所值,是用人單位開價的標準。這是人才市場的最一般規律。
技工吃香,情同一理。曾幾何時,人們對選擇職業學校和技術學校的學生另眼旁觀,致使善于跟風的國人避而遠之。如此一來,動手能力強的人才日益珍稀,甚至斷層,可不就要吃香起來?!這是人才需求的規律使然。說實話,世人受"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流毒甚深,總想把自家的孩子往"博士后"的位子上推。其實,中國乃至世界大量需要的人才,是動手能力強的"藍領"階層,而不僅是動腦、動口型的人物。
反差和懸殊給人們的啟迪很多。比如中國的人才戰略問題、教育體制問題、職業技術教育問題、高校的專業設置問題,等等。
作為都想望子成龍的家長,需要多些前瞻性,少些鼠目寸光。這次的"海歸"掉價,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前期家長盲目追風跟浪造成的惡果。情況是變化的,事物是發展的。本家長的孩子讀的是民營職校,按理恰逢吃香。但我不怕"掉價",很想把孩子弄出國去,只是苦于沒錢!我想,這就是前瞻,若干年后,"海歸派"必定吃香,當然,要有真才實學者才行。葉炳昌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