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智利教育部不久前公布的2009年中學語言教育計劃,漢語將逐步成為智利一些重點中學的必修外語課程。智利教育部“外語開門計劃”負責人羅德里格·法夫雷加27日就智利推廣漢語教育接受了新華社記者的專訪。
“外語開門計劃”是智利教育部下屬的外語教學指導與協調機構,其目標是從基礎教育階段起步培養多語種人才。目前納入該計劃的包括英語、德語、法語和漢語。法夫雷加說,智利是拉美為數不多的幾個在中學教育階段推廣漢語教學的國家,這主要是因為智利學生學習漢語的熱情很高。隨著兩國經貿關系日益密切,在經濟、文化、旅游等各方面的交流中都需要大量語言人才。目前智利一些機構、企業對懂漢語的人才需求量大,大、中學生學習漢語的要求日益迫切。
法夫雷加說:“智利教育部和學校并不能強迫學生去學某種外語,漢語熱的興起說明存在學習的需求和市場。”
2008年,智利全國有6所中學試點進行漢語教學,約有850名學生選修了漢語課。漢語熱并非只集中在圣地亞哥、瓦爾帕萊索等大城市,在距離圣地亞哥2000多公里的彭塔阿雷納斯也有一所中學開設了漢語課,當地學生學習積極性很高。
法夫雷加說,根據新公布的中學語言教育計劃,智利全國漢語教學試點學校將增至15所,常年學漢語的學生將增加到1700人。盡管如此,仍遠不能滿足在校中學生的學習需求。在智利總統巴切萊特的母校、圣地亞哥最著名的公立中學女子一中,學生學習漢語的熱情極高,開設漢語選修課之初,全校有400多名學生報名參加,但由于只有一名來自中國的漢語教師,最終只能滿足200名學生的學習需求。
法夫雷加認為,智利的漢語熱是兩國友好關系的深層次體現。“為了兩國人民的共同利益,我們將繼續發展兩國業已存在的經貿關系。兩國友好關系的未來在于兩國人民相互理解對方的文化和傳統,在智利推廣漢語教學將成為兩國人民相互了解的重要手段,成為兩國世代友好的基礎”。
法夫雷加承認,在文化背景差異大的智利推廣漢語并非易事,西方人學漢語本身就很困難。法夫雷加說:“在智利,當人們說一件事情很難完成、很難理解的時候,往往會用‘CHINO’(中國的、中文的)來形容它。在老百姓的意識里,‘CHINO’幾乎就是困難的代名詞。”因此,智利教育部決定從中學階段開始普及漢語,把漢語納入中學語言教育計劃,而且非常重視從中國聘請漢語老師和志愿者。
法夫雷加指出,外語與其他學科不同,需要有語言環境、需要與外國老師交流。但由于種種原因,來智利參與漢語教學的中國老師或志愿者非常缺乏。為提高漢語教學水平,法夫雷加希望更多的漢語老師和志愿者來智利承擔教學任務。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