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差距就是創意的開始,發現差距才能發現問題,為了解決問題才能找到目標,這樣,才能從‘創意’發展到‘創新’再到‘創業’。”這是最近舉辦的南京工業大學“三創(創意、創新、創業)講堂”上,入選南工大—南京高新區“海內外領軍人才計劃”的趙志剛教授對“三創”的理解。
要敢于做別人沒做過的事
趙志剛教授在歐洲、北美留學十余年,擁有發明專利十余項,在加拿大和國內創辦了數家高科技企業。“市場中從來就不缺少機會,難得的是能敏銳地發現機會、把握機會。”趙志剛這樣寄語那些想自主創業的大學生。
“當大學生離開校門走入社會的時候,第一步朝哪兒邁非常關鍵。”在趙志剛看來,要想找到自己的發展方向,就要先從身邊和周圍找一找哪些東西是不完善的。“只有那些欠缺的東西才會給你機會去完善它,也只有本來就不完善的東西才能找到差距,找差距就意味著創新,就意味著找到了自己的未來發展方向。”
趙志剛不贊成青年人在人生事業剛起航的階段就把自己放在一個競爭激烈的環境中,重復做別人做過的事。
“這非常不利于自身的發展。”趙志剛說,“要么就不做,要做就做別人沒做過的事,這樣才能使自己有更好的發展前景。”他本人之所以選擇氫能和瓷制冷技術作為自己的事業,正是基于對這些新能源廣闊應用前景的準確判斷。目前,他創辦的江蘇華源氫能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和南通潤翔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運轉良好,事業蒸蒸日上。
要看準自己是否“10%”
“創業,本來就是一項高風險的挑戰,結果可能是10人創業、成功1人,另外9人在苦苦掙扎。沒有經歷過失敗和打擊的企業家是沒有的,某種意義上可以說,失敗是造就企業家的必要條件。我們不能活在成功者的神話中,我們要看到整個現狀,看到無數的失敗者。”這是趙志剛對當前彌漫在大學生中的創業熱的又一別致看法。
剛從學校出來的時候,趙志剛也有過創業的經歷。他投入了僅有的3萬元積蓄,最終卻血本無歸。這一經歷,真正告訴了他什么叫創業。“創業,就不要怕失敗。不去做,哪來的創新?”然而,他不贊成絕大多數大學生去創業,甚至建議大部分大學生打消“老板夢”,理由是“你們也許無法成為成功的企業家,但是你們可以成為成功的律師、工程師、教授、會計師、醫生……”他認為,大學生中真正適合創業的人不會超過10%,“如果有的同學認為自己是這10%中的一員,那么就要做好足夠的心理準備,直面困難和挫折,勇往直前地走下去!”
要堅信誠信是成功第一步
趙志剛認為,最真實的才是最誠信的,而誠信是一個人最基本的素質,也是成功人生的基本條件。一個人必須先做一個真誠和守信用的人,然后才能獲得他人的真誠和信任。
趙志剛覺得,當前大學生最缺少的是基本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經驗,而最大優勢在于較強的可塑性和學習能力。這些優勢能否得到發揮,擁有誠信品質是很重要的前提。他告誡大學生,企業衡量一個人的價值是以誠信為坐標的,“如果具備誠信,其能力就與自身價值成正比;反之,這個人的價值就為負數,而且能力越強負值越大。擁有了誠信,也就邁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