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澳洲人報》報道,聯邦教育部長柏恩(Christo?pher Pyne)致信負責審查高等教育標準的機構負責人,傳達他對近期媒體報道的澳洲大學國際學生嚴重剽竊行為的“強烈擔憂”。
柏恩要求高等教育質量與標準局(Tertiary Education Quality and Standards Agency)的代理局長桑德斯(Nicholas Saunders)教授“囑咐所有高校履行好‘高等教育標準框架’(Higher Education Standards Framework)及按照《海外學生教育服務法》制定的‘對海外學生課程注冊和教育提供者統一法規’(National Code of Practice for Registration Authorities and Providers of Education and Training to Overseas Students)所規定的義務”。
柏恩敦促高等教育質量與標準局,將“確保所有高校制定好嚴格的學術管理方案以減少類似情況再次發生的風險”作為“首要任務”。他還希望該機構保證媒體曝光涉及剽竊行為的高校“采取必要措施杜絕學生這類不當行為”。
據上周報道,紐卡素大學(University of Newcastle)和臥龍崗大學(University of Wollongong)正調查MyMaster網站在網上向學生出售論文和試題的行為。悉尼科技大學(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ydney)、麥格理大學(Macquarie University)以及新南威爾士大學(University of NSW)也展開類似調查行動。
柏恩要求桑德斯“在2014年底之前”向他提供調查報告,并積極與聯邦教育部合作。
澳洲高等教育市場價值高達數十億,是繼鐵礦石和煤炭之后的第3大出口產業。自從前工黨政府放開澳洲的國際留學生名額限制后,在澳進修的學生人數上漲,這使得海外學生成為澳洲經濟收入的重要來源。
國際學生市場有助于各高校對質量研究的資金投入,沒有這些研究,澳洲大學將很難維持國際的競爭優勢。但其中也有進退維谷的境遇:對國際學生標準進行壓制,接受外國風險資金,這樣可籌集研究經費;若不這樣做,澳洲大學的教學質量將下滑。
許多大學教師認為,那些寫作能力欠缺甚至英語會話技能不強的國際學生之所以能來澳進修課程,是因為他們給得出兩到三倍的學費。
是否因為這樣才導致大學管理者對國際學生的不當行為視而不見?國際學生在澳讀書的重要性是否會必然促使大學教師出于保住飯碗的考慮而容忍這些行為?一些國際學生近期被曝剽竊的行為是否只是這些“縱容”之下的唯一后果?
令人諷刺的是,聯盟黨提出放松大學學費管制的改革或許是最佳的解決方式:允許大學提高本土學生的學費,好讓財政預算案的底線有所上調。
但這些改革同時將裁減政府劃撥給高校的20%經費,這可能進一步降低高等教育方面的門檻,對不當行為視若不見,甚至為大量招收國際學生鋪平道路。殊不知,這些國際學生只是為大學創造收入,而不能真正學習到英文這門語言。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