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留學”是指學生利用數周的時間,前往海外學校交流學習、住在國外寄宿家庭體驗當地文化的一種留學方式。作為留學前一種較好的熱身方式,這種“潮”爆的新興留學形式備受家長和學生們的青睞。近年來,“微留學”市場不斷升溫。
1、“微留學”日漸流行
如今,越來越多的家庭有能力并愿意為孩子的教育作出投資,“微留學”漸漸成為孩子長期培養計劃中的一項。近年來,每年“微留學”的學生人數在逐年上升。
“雖然現在互聯網非常發達,任何一個學校的官方主頁上都有詳細的信息。但是,眼見為實,更加可靠!孩子年紀還小,正上高一,將來想送他出國讀書,但又很不放心,所以我決定陪他去國外學校看看,讓他提前感受一下。市民林女士的觀點頗能代表一批家長心聲。
海外留學,無論是學習模式還是生活體驗都跟國內截然不同,單靠商業機構發布的排名數據和網上的輿論介紹,根本不可能認識到海外學校的真實面貌。因此許多學子和家長都把目光瞄向了“微留學”。
2、重在體驗游學兼得
筆者在走訪中發現,與游學相比,“微留學”更加注重課程學習。據介紹,微留學側重模擬留學課程,而非旅游觀光。一般而言,“微留學”為期2至8周,由語言學習、文化交流、學校考察和生活體驗等部分組成。所有課程都是在海外名校中開展,由學校親自設計課程和安排活動。不過,由于微留學需要學生有聽課基礎,因此與普通游學營相比,它要求學生報名時需要先遞交成績單、語言成績和老師的推薦信等文件給學校審核,通過以后才能獲得課程的錄取。
今年大二的小邵同學,抱著感受國外學習方式和氛圍的目的,在暑假參加了美國北卡州立大學交流項目。在專業課統計學方面,短短的一個月,他收獲了別樣的課堂體驗。上語言與文化課程的時候,老師鼓勵學生積極發言,“大部分課堂時間都是在互相交流自己的觀點。”這讓他感受到了國外不同的教育方式。
專家指出,對于“微留學”,若想既學得充實又玩得盡興,在明確目標的指引下,做出一份理性而詳細的規劃是必要的。
3、量力而行不可盲目跟風
“微留學”是留學前一種較好的熱身方式,但如果盲目出行,很可能讓“微留學”變得華而不實。
專家指出,對于“微留學”,家長不要盲目跟風。要根據家庭經濟情況,合理安排。其實,“游學”固然有一定的教育意義,但對一些經濟條件并不寬裕的家庭來說,想提高孩子的人文素養、開闊孩子眼界,還有許多其他途徑,并非一定要花大價錢去國外學習。而且,若想通過參加10多天或20多天的“微留學”,提高英語水平或者獲取部分國外課堂的知識,估計很難實現。另外,參不參加“微留學”還要看孩子的性格和能力。有些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比較差,或者年齡太小人際交往有困難,也不宜過早脫離父母出國留學。
專家指出,有時候,家庭出游,玩得開心,收獲親情,或許更有意義。如果孩子堅持要去游學,家長要先把好關,多問幾個“為什么”,比如,讓孩子自己聊聊游學目的,游學時的打算等。“孩子心里有數,才能讓‘微留學’更有效,否則就只是花錢出國走馬觀花轉一圈。”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