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人報》周三報導,去年第四季度澳洲平均生活水平下降,家庭對未來的展望降至20世紀80年代霍克政府之后的新低。
堪培拉大學國立社會與經濟模型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for Social and Economic Modelling,NATSEM)的分析顯示,去年第四季度的工資漲幅僅為0.1%,創下新低記錄,但生活成本卻上漲了0.7%。
NATSEM首席研究員菲利普斯(Ben Philips)說,去年第四季度生活水平凈下跌了0.6%,意味著生活水平已經在下降。在過去的五個季度中,生活水平有三個季度呈現出下降趨勢,只有去年年中呈現出上漲勢頭,但那更多的是得益于利息下調,而不是工資增長的結果。
“自1990年的上一次經濟大蕭條以來,我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66%,在某些節點上我們偏離了上漲軌道也是正常的,”菲利普斯說,“這個點可能已經到來。”
財相霍奇周三晚在雪梨發表演講,主題就是生活水平下降帶來的威脅,他還同時公布了審計委員會的各項發現。
財長辯稱,除非從現在開始節約預算,否則澳洲的下一代將背上沉重的公共債務,同時還要負擔越來越多的退休人員的生活成本。
但是,NATSEM的研究表明,生活水平的下降不僅僅是下一代的問題,它也是政府現在面臨的問題。2013年全年,工資漲幅僅比生活成本高出了0.6%,遠低于2.6%的長期目標,既低于霍華德執政的11年,也低于陸克文-姬拉蒂執政的六年。
在霍克-基廷政府執政時期的后半段,生活成本平均每年上漲0.9%,部分資料顯示,在霍克政府執政初期,曾經出現過生活水平下降,當時,政府為了和工會運動保持“一致”,故意將工資漲幅控制在生活成本的漲幅之下。
菲利普斯說,主要進口商品的銷售價格不會對收入增長提供幫助,同時也沒有進一步減稅的空間,利息下調空間很有限,就業市場依然疲弱。“短期內家庭生活水平仍然不太可能發生變化。”
聯邦銀行首席經濟學布萊特(Michael Blythe)說,通脹指數被國內的結構性力量所推動,超過了儲行的影響。在過去十年,澳洲每年的通脹漲幅大約為3.5%,同時很多進口商品降價。“人口老齡化推高了醫療保健成本,政府正試圖提高收入,菸草稅大幅調賬。”布萊特說,“同時,缺乏就業保障也將導致工資漲幅縮小。”薪資漲幅低于通脹,實際工資正在下降。“2014年,這種趨勢有可能還會持續。”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