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緬因州布倫瑞克的鮑登學院(BowdoinCollege),招生人員至今還在談論去年參加校園招生信息介紹會的一名高中畢業班學生。在整個陳述過程中,她一直在Twitter上發帖辱罵其他到會學生,并且多次使用一個常見的臟詞。
也許她還沒有意識到,高校會查看他們在社交媒體上的表現。
“她的做法是極其不尋常且十分愚蠢的,”鮑登學院的招生和財政援助主任斯科特·A·米克爾約翰(Scott A.Meiklejohn)上周告訴我。他說學院最終拒絕了她的入學申請,因為她在學業上成績平平。但是,就算她的成績比較好,那些輕率的帖子也可能會搞砸她的錄取機會。
“如果一個人花時間在手機上如此出言不遜,我們難免會對他的判斷力產生懷疑。“米克爾約翰說。
本月,部分畢業班學生正在一絲不茍地準備自己的提前入學申請材料,有些人可能沒有意識到,他們在網上隨性發表的言論,可能會給自己的錄取結果帶來負面影響。華盛頓郵報公司(TheWashington Post Company)下屬“卡普蘭考試培訓”服務(Kaplan TestPrep)進行的一項新研究顯示,高校申請者正在遭受更多的網上審查。
今年回答卡普蘭電話問卷的高校招生人員共有381名,其中31%表示,他們查看過申請者的Facebook等社交媒體頁面,以便更多地了解情況——這比去年同期增加了五個百分點。對于希望進入大學校門的人來說,有一點更加重要:30%的招生人員表示,他們在網上發現的信息對申請者的錄取結果產生了負面影響。
“在招生工作中,學生的社交媒體和數字足跡有時候可能會發揮一定作用。”卡普蘭考試培訓公司的K-12和大學預科課程項目執行主管克里斯蒂娜·布朗(ChristineBrown)說。“這種事情正在變得更加普遍,不再那么讓人瞧不起了。”
在商業領域,審核應聘者的網上聲譽現在已經被雇主視為理所當然。但是,由于青少年一般都具有沖動的特性——而且高校錄取與否本來就是一件令人懸心的大事——招生人員暗中審查未來學生社交媒體信息的舉動似乎更加讓人寒毛倒豎。
這并非杞人憂天。布朗說,招生人員如何把自己在網上找到的信息用作申請者的補充資料,大多數高校都沒有這方面的正式政策。如果高校在網上發現了一些看似有問題的內容,他們可能不一定會通知申請者。
“在我看來,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社交媒體法專業律師布拉德利·S·希爾(Bradley S.Shear)說。希爾告訴我,首先,高校可能會把同名同姓者——甚至可能是冒名頂替者——的賬號誤認為申請者的,從而讓他們遭到不公平對待。“網上的虛假內容和誤導性內容常常被視為事實。”他說。
這些擔心促使我上周給20所學院和大學——其中小型的和大型、私立和公立、東海岸和西海岸皆有——發去電子郵件,詢問他們采取了何種做法。然后,我給同意接受采訪的10所學校的招生人員打了電話。
他們都告訴我:招生人員用谷歌(Google)搜索申請者的信息,或者仔細查看申請者的社交媒體帖子,都不是他們學校的常規做法。大多數人都說,他們學校收到了很多需要審查的申請材料——論文、推薦信,經常還會有補充材料——工作人員沒有精力上網去做額外調查。少數招生人員也表示,網上調查可能會讓學生遭到不公平或者前后不一的對待。
“隨著學生越來越多地使用社交媒體,高校招生人員利用這些信息的方式可能存在諸多不同,”佛蒙特大學(University ofVermont)的招生主任貝絲·A·韋思(Beth A. Wiser)說。“我們已經決定,不在錄取決定過程中使用它們。”
其他招生人員表示,他們沒有正式禁止這種做法。事實上,他們說,招生人員確實會一時興起到網上看看申請者的資料。有些時候,是申請者自己讓招生辦公室去看他們貼在網上的博客或視頻;還有些時候,招生人員需要上網查找申請者提及的不太出名的獎項或者活動,看看到底怎么回事。
“去年,我們看了一些動畫視頻,還關注了一名申請者參與的政治活動的有關媒體報道,”加州克萊蒙特的波莫納學院(PomonaCollege)招生人員威爾·胡默爾(WillHummel)說。但他說這種情況很少見,并且這樣的補充材料對學生的錄取結果沒有明顯影響。
這些招生人員也表示,他們確實偶爾會因為網上的信息拒絕錄取申請者,或者撤銷對他們的錄取。高校常常是從外部人員那里,比如一名高中輔導員或者一名畢業生那里了解到可能存在一些問題,然后才對它進行調查。
去年,加州克萊蒙特匹澤學院(PitzerCollege)的一名本科生在Facebook上認識了一名申請者,然后發現他在網上發表了對自己的一名高中老師的評論,言語令人反感,于是通知了本科招生辦公室。
“我們認為,我們不愿意這樣的人出現在學校里。”匹澤學院的錄取和財務援助主任安吉爾·B·佩雷斯(Angel B.Perez)告訴我。這所學校每年會收到約4200個申請,新生錄取名額只有250個,他們有精挑細選的資本。“我們沒有錄取那個學生。”佩雷斯說。
在為了幫助高中生避免在網上破壞自己的前程,輔導員開始教導他們如何清理自己的數字足跡。在馬薩諸塞州布魯克萊恩高中(BrooklineHighSchool),輔導員教導高中三年級(畢業年級為四年級。——譯注)的學生刪除與酒精飲料相關的帖子或照片,并使用社會接受程度較高的電郵地址。一名高三學生以前的電郵地址是“bleedingjesus"(流血耶穌),該校輔導部門負責人萊尼·利賓森(LennyLibenzon)說。后來改了。
“他們以為招生人員都是老教授,”他說,“但我們跟他們說,很多招生人員都非常年輕,非常了解信息技術。”
同樣,高中生自己似乎也變得越來越精明了,在高校錄取期間,他們修改了Facebook上的可搜索名稱,取消了標出自己名字的圖片標記,以便掩蓋自己的數字足跡。
“我們知道有些學生有兩個Facebook賬號。”達拉斯南衛理公會大學(Southern MethodistUniversity)的本科錄取主任韋斯·K·瓦戈納(Wes K. Waggoner)說。
高中畢業班學生說,對他們而言,清理社交媒體帳戶在本質上跟把自己最美好的一面展現給高校沒有區別。17歲的梅根·海克(MeganHeck)是密歇根州東蘭辛高中(East Lansing HighSchool)的畢業班學生,她告訴我,在本月申請首批高校時她不會修改自己的任何帖子,但全國各地有很多同齡人都在這么做。
“如果你在網上有一些不想讓高校看到的東西,那么刪除它們就相當于是在申請材料上添加了你高三參加了另外兩個俱樂部活動,目的都是讓自己顯得更像是他們希望錄取的那種人,”海克說。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