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在北京城東798藝術區的楊·國際藝術中心洋溢著濃郁的英倫氣息。倫敦大學國際聯盟(LUIP)旗下的16所大學在這里舉辦創新展“倫敦慶祝創意活動”,以多種裝置藝術的形式展示倫敦高等院校及其中國校友取得的杰出成就。
正在北京度假的我也有幸參加了這個中英慶祝活動。沒想到,在開幕式上,竟看到了剛下飛機就風塵仆仆趕來的倫敦市長鮑里斯·約翰遜。在一片閃光燈和鏡頭瞄準下,市長走上講臺以他一如既往的風趣向中國觀眾致意。
他說,倫敦吸引了成千上萬世界各地的學子,“人們為什么選擇倫敦來深造呢?難道是因為倫敦的天氣,還是倫敦的美食?當然都不是。人們選擇倫敦是因為倫敦一流的高等院校。倫敦有42所大學,是世界上高校最多的城市。”
他還說,到倫敦來學習的中國留學生人數日益增加,已經超過十萬,“恐怕倫敦已經成為中國以外中國大學生最多的城市!”
Boris Bike
平臺。
而這輛Boris Bike是為了配合在新浪微博上@Thisislondon舉行的線上有獎問答活動,一位答題正確的幸運網友將成為這輛倫敦單車的新主人!
展示倫敦高校的窗口
在開幕式上我與活動的組織者之一菲莉帕。羅布森女士(Philippa Collins Robson)攀談。我問她這個創新展的目的是什么呢?
她說,這個倫敦大學創新展是為了展現倫敦高等院校在全球學術、研究和創新領域的獨特貢獻,展示倫敦高校卓越的教學質量。在《泰晤士報世界大學排名榜》前40名中,就有4所大學坐落在倫敦。一些沒有進入世界綜合大學排名榜前列的倫敦大學,很多在專業教學研究領域都處于世界領先地位。
她還說,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國學生選擇到倫敦高等院校深造,2012年中國學生的數量同比增長了12%,而就讀藝術和設計專業的中國學生數量竟增長了35%。顯然,這是因為倫敦在設計、時尚、音樂和電影領域在世界舞臺上占有重要地位,而倫敦高校在英國創意經濟中發揮著無與倫比的作用。
不過,展覽的組織者也希望吸引更多中國學生能將來倫敦留學的專業選擇面擴得更廣泛,在倫敦世界領先的醫學、科技、及教育等專業深造。
在這個展覽上也展示了倫敦與中國在高等教育領域的合作成果。例如今年10月倫敦大學亞非學院設立的中國研究所成為當代中國與世界連接的中心。該學院有著全歐洲數量最多的中國學者,也擁有全英最大的中文語言課程和中文書庫。
連接兩座城市的創意噴泉
在展覽會上,我又遇見了不久前在倫敦舉辦“打工妹”藝術展的華裔女藝術家金翱文,她代表金史密斯學院設計的一座音控噴泉吸引了最多的觀眾。
她給我介紹說,這座音控噴泉雖然是她的創意,但卻是中英兩國藝術和工程人員共同努力的結晶。
這個噴泉中水的噴放由聲音操縱。而聲音的來源是倫敦和金史密斯學院周邊的一些地標性建筑日常發出的聲音,例如大笨鐘,倫敦地鐵,和金史密斯學院舉辦的藝術音樂展的音響。通過精細的電腦編程和網絡的傳遞,這些來自倫敦的豐富多元的聲音控制著設在北京的這座噴泉,使噴泉水在燈光色彩的炫耀下翩然起舞。
金翱文還告訴我,噴泉所用的材料都是英國人花園里澆花使用的軟管和普通澆灌設施,而這些材料都是中國制造的。這不僅向中國觀眾展示了英國的傳統文化,也提出了新舊結合的藝術理念。
不少觀眾在噴泉旁留影。我看著噴泉中在水底燈光映襯下色彩斑斕、忽高忽低的噴水,似乎聽到了大笨鐘的鐘聲,看到了充滿活力的英倫古都。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