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9月,留學新生想必已做好入學準備,然而還有部分學生希望把握明年春季的入學機會,現正緊鑼密鼓地準備著申請材料。
日前,做了21年哈佛大學招生官的Sally分享了自己在招生生涯中的親身經歷。她出示了一份多達20多頁的入學申請書,當中申請人的學科成績均為A,除了英語還會西班牙語,且在學校樂團擔任大提琴手,更以滿分的成績通過了選修的幾門大學課程,如此亮眼的成績,本應該是大學爭相招攬的優秀生源。然而出乎意料的是,Sally和她的招生團隊卻拒絕了這個學生的申請。Sally解釋道,之所以拒絕這位學生,不是因為他還不夠優秀,相反,這個學生顯得“太優秀”,在申請材料中太刻意顯現,反而看不到學生“真實”的樣貌。Sally說,除了成績,招生官們似乎看不到別的東西。例如該學生表示自己喜歡數學,但在他的文書中非但沒有看到對數學的熱愛,反而充滿自己對社會的“反情緒”;另外在老師的推薦信中,全然沒有看到老師對該同學性格、愛好方面的描述,而僅僅只是肯定他的學習天賦。
Sally表示,美國高校錄取學生,更多的是注重學生本身的“真實性”,他們希望從申請材料中了解到學生的真實性格,而不是將一個“學霸”展現在招生官面前。廣之旅精英留學顧問佘麗也提醒申請者,國外的學校不推崇倒模作文,他們想要找尋的是不同類型、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生。如果學生材料能夠在短時間內抓住招生官的眼球,而不僅僅是堆砌大量的“硬性條件”的話,脫穎而出的幾率會大大提高。她建議學生可以將文書寫作當做與招生官的“對話”,多提及可以展現自己性格特點的描述。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