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6月的到來,英國絕大部分大學的期末考試陸續結束,而老師們判卷子的季節才剛剛開始。記得以前在國內上學時,每逢重要考試前,老師總強調卷面整潔的重要性,像我這種漢字寫得比較"瀟灑"的家伙,老師會再三提醒考試時要盡量"收斂"一點。好在從小學到大學我的成績似乎沒有因字跡受過太大的影響,雖然知道辛苦了在密密麻麻的答案里尋找"給分點"的判卷老師,但一直以為卷面只是個"小問題"而已。 而自己在英國做了老師之后,我才真正明白卷面整齊的重要性。這里大概有兩個原因。首先從文字角度講,漢字還是有優勢,因為畢竟有間架結構在那里,所以即便潦草一般還有基本的可識別度的,但英文就不一樣了,當一個學生自以為"行云流水"地揮灑出英文狂草時,整個答卷就仿佛盤踞著一根很長很長的"方便面",你也看不出來哪里是頭哪里是尾。當我每次扎進那些狂草的答卷里努力尋找尚且還能分辨出來的單詞的時候,多半勉強認出來的是點綴期間的幾個人名,因為第一個字母大寫,"方便面"會突然升高一個幅度,至于他們對這些學者的觀點進行了哪些闡述,我就無從知曉了。
在英國卷面整齊尤其重要的第二個原因和英國的判分程序有關:英國考[微博]試里的"大答題"在知識面之上,更主要的是考察學生結合理論論述的能力,至于具體對題目的看法一般并沒有"標準答案",因此也沒有國內判卷中的"給分點".每個學生得分高低全憑判卷老師和審分老師兩個人的專業判斷。和國內答題思路不同,清晰列出一二三四,寫出標題句的學生一般只會獲得中等偏下的分數,因為這僅是事實羅列而沒有展示自己立論和闡述的能力。一般情況下,絕大部分老師會努力從四五頁的答題中尋找亮點以給高分,但是對于老師都很難讀懂的卷面,真是想給高分也找不到理由!
雖然考卷全部匿名,但答案一寫一讀未嘗不是一種師生交流。比如卷面上往往能顯示出學生的心理變化。絕大部分學生開始幾頁答題都寫得很工整,越到后面越松散,最后兩頁就寫飛了,向來穩重的學生考場上也有著急的時候!再比如遇到極其潦草的卷子,我偶爾會覺得也許學生壓根不想讓我知道他寫的是什么,而是想調侃:"老師,你猜我寫了什么?"我一邊瞪著那一頁頁的"方便面",一邊也不由賭氣地想:"那你猜我會給你多少分?"
偶爾也會遇到讓人哭笑不得的答案,比如社會學理論課的考卷大部分英國學生都覺得比較難,中間有一道題是用4句話簡述戈夫曼和齊美爾兩位理論家的學術觀點差異,一個卷子的開頭是這么寫的:"老師,卷子做到這里我已經懵到都拿不準兩位理論家的性別,但愿我的小宇宙能忽然爆發想出答案。"之后,卷面上是一段很大的留白,在試卷最下面學生繼續寫到:"沒戲,還是想不出來,小宇宙今天爆發未遂。"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