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木里,被稱為"最后的香格里拉",平均海拔3100米,重巒疊嶂,奇峰林立。
然而,在木里縣部分深山里,曾經一位教師也沒有,多處校舍成了村民的"豬圈",超過三分之二的兒童輟學。現在,來自佛山市志愿組織"好友營"的43位志愿者獨立支撐起了大山里的7所學校。
深山支教的路途遙遠崎嶇,6月中旬,在佛山市政協副主席廖東明帶領下,羊城晚報記者跟隨著佛山政協一行人,走入木里縣,獨家探訪了大山里的學校、孩子和老師。
道路 行走在萬丈深淵邊
沒有想到,這趟探訪的路途是如此遙遠。記者6月13日早上9時從白云機場出發,下午4時多到達西昌機場,而距離木里縣,仍然有270公里的山路。隔天,經過7個小時的山路顛簸,記者來到了木里藏族自治縣,但這里距離支教點木里縣白碉鄉還有4個多小時的山路,于是汽車又翻過一座座大山,路是從懸崖邊上鑿出來的,車一路左右搖晃,上下顛簸,從海拔1000多米上升到4200米,再下降到2800米,車窗外便是萬丈深淵,讓人不禁發顫。
"可以開車的路就是好路了。"一位支教老師說。這位老師在白碉鄉的爛房子村小學支教,平時到木里縣采購物資,要么走兩個小時的山路,要么就打摩的。
讓記者印象深刻的是,一遇上下雨,地上便全是馬糞和泥水,窄窄的一條路無處下腳,剛開始還想避開,后來只能狠心踩下去。"四周是光禿禿的山,前后都沒人,走山路最害怕的是遇到狗。"志愿者說。
佛山"好友營"志愿者在木里縣一共有7個支教點,分別在白碉鄉、芽祖鄉、瓦廠區。
生活 太窮太苦 老師被嚇跑
車未到學校時,遠遠望去,一大片綠油油的叢林中,偶爾有零星的幾座屋子。隨后,一排孤零零的紅瓦小平房也映入記者眼簾,五星紅旗格外引人注目。這就是木里縣白碉鄉藥鋪村小。走進學校,兩排矮矮的校舍被隔成一間間課室,課室里擺著幾張破舊的課桌。"六一"兒童節剛過,殘舊的門口上還貼著各種剪紙,墻上掛著五顏六色的紙鶴,裂開的玻璃窗上貼著"六一兒童節快樂".
課室里沒有燈,外面操場的一頭擺著一個蒸飯器。除此之外,還有一個黑漆漆的小廚房,一做起飯來就煙霧繚繞,平日,7位支教老師就在這里劈柴燒飯。這里手機信號很差,要走一小時山路,才可找到穩定的信號。
曾經有一年,四川想要招2000名基層老師,得知將被分配至山區后,報名者走了一半,最后錄取的500人,來到山區小學上崗一周后便所剩無幾。"太窮太苦了,嚇得老師都逃跑了。"木里縣教育局一位負責人說,正因為這樣,形成了惡性循環,能夠適應山里生活的人,文化水平低,無法成為老師,而有文化的人無法適應山里的生活。
對于支教者來說,這里的環境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忍受。
儲備在水桶里的生活用水,下邊是泥沙,上面是黃色的水。床鋪是有跳蚤的,一位志愿者翻開自己的長褲給記者看,腿上全是被跳蚤咬后留下的疤痕。"剛開始真的太癢了,抓得血肉模糊,"志愿者說,"支教是要'毀容'的。"海拔3000多米的大山內,強烈的紫外線把志愿者曬得黝黑,雙頰上還會長出曬斑。
廖東明告訴記者,前來支教的學生大部分都是在國外留學過并且家庭條件優越的年輕人,來到這樣的環境中奉獻,實在令人感動和敬佩。
模式 七個老師撐起一個學校
"3個海歸、3個碩士、1個博士,這是白碉鄉陽山小學支教老師的陣容。"陽山小學支教負責人張玨笑著說,這樣的陣容可以打敗白碉鄉的所有小學了。在荷蘭阿姆斯特丹讀碩士的張玨,去年11月份因為不放心女朋友一個人來到大山支教,就送女朋友進山,卻沒想到,進山后被山里學校的環境震撼了,他瞞著家人一待就是一年。
"不可以主動討獎品,收到禮物時,應該說謝謝,老師指定作業時,不能討價還價……"這是貼在白碉鄉陽山小學墻上的校規。陽山小學一共有140多個學生,7個支教老師在這里支撐起了一所學校。
一個老師當一個年級班主任,除了教學之外,還必須身兼多職:細心的老師負責管后勤,有親和力的老師負責學生的安全教育,還有一個"唱黑臉"老師負責抓校風校紀……
讓支教老師倍感驕傲的是,在多次期末考試中,這個支教學校的學生成績遠遠超過鄉里的中心小學。
"獨立支撐"學校,是佛山好友營的支教模式,好友營發起人伍景勛認為,比起大部分補充型的支教,這種模式難度更大,整個學校都由志愿者負責運作,日常生活中遇到難題,志愿者必須自己去跟村民溝通。
現狀 點火把寫作業頭發被燒
"如果沒有支教老師,我就不念書了。"藏族女孩次里拉初小聲地對記者說,從她家走路到最近的中心小學要兩個小時,每天下課回去都得割豬草、放牛,幸虧有了附近的支教小學。
她的頭發被火燒得留下了痕跡,記者一問,她不好意思地埋下頭說:"昨晚點著火把看書,不小心太靠近燒著了。"由于電源不穩定,白碉鄉大部分家庭都沒有電燈,孩子的頭發被燒著那是常有的事情。
宋云飛是藥鋪村小的一名二年級的藏族學生,每天早上天亮起床后吃過早飯,就走半個小時的山路到學校,書包里帶著媽媽做的飯,有火腿和雞蛋。下午4點半回到家后,就開始做作業,云飛每次考試的成績都在班里排第一。老師說:"像云飛這樣不用干農活專心讀書的孩子真的太少了。"大部分孩子一回到家就必須干農活,因為家里缺乏勞動力。
支教老師到來后,孩子們輟學的問題得到了解決。但現實仍是殘酷的:孩子們必須考上木里縣中學減免學費的"勵志班",不然大部分孩子們仍然會輟學。
整個木里縣有14000多名小學生,到初中就只剩下4000多名,高中只剩1000名左右。
"由于難度大,有學生一邊聽著課,一邊著急得掉眼淚,也有的學習到半夜12點仍不肯睡覺。"張玨說自己支教的時間快結束了,班里有7個學生非常有希望考上"勵志班","我非常非常不放心這些一手培養起來的尖子生".
"孩子走出大山改變命運的機會對于他們來說只有千分之一都不到。"一位志愿者說。
據"好友營支教團"提供的數據顯示,迄今一共有432位志愿者參與了支教活動,2800多名輟學孩子回到了課堂。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