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匈牙利《新導報》報道,旅居匈牙利的華人或多或少有過租房的經歷。因語言不通以及制定租賃合同時條款不全面,使得租房時的合同陷阱屢見不鮮,在糾紛中與房東鬧翻的例子并不少見。
王女士在匈牙利已生活多年,經營著一家中國快餐,每日早出晚歸。與許多僑胞一樣,王女士在買房和租房的十字路口,最終做出了暫時租房的決定。
4月底,王女士在匈牙利某房源網上相中一幢位于布達佩斯二十區的50平米別墅房。在與房東見面并看房后,王女士當即拍板,交付了押金便搬了進去。因為房東是匈牙利人,租賃合同中的條款均為匈語,王女士在信任房東的情況下,爽快地簽了字。可誰知,就是這一紙合同,為日后的糾紛埋下隱患。
入住第一個月后,房東向王女士出示了各項生活費繳款單,并告知王女士需要盡快前往郵局繳費。王女士接過單子后發現,煤氣費是按照每月固定80立方的方式繳費。由于在家的時間寥寥無幾,她當即向房東提出,希望按照實際用量的方式結算。房東一口答應,表示會抽時間去煤氣公司更改結算方式。
可誰知,第二個月、第三個月……直到今日,在王女士的屢次催促下,房東依然沒有更改結算方式。在“固定”繳費多月后,王女士正式向房東提出交涉:她將不再支付煤氣費,直到房東有所作為為止。
王女士強硬的態度激怒了房東。蠻不講理的房東嚴厲命令王女士在限期內搬家,并不屑地表示王女士多支付的費用及當初所交納的押金分文不退。
王女士粗略一算,在幾個月內她實際只用了20多立方的煤氣。正當她想找房東理論時,猛然想起在租房時沒有與房東共同做好抄表工作,僅僅私下做了記錄。理直氣壯的王女士體會到了啞巴吃黃連的苦果。
在與房東多次溝通無果的情況下,王女士求助了在匈牙利的華人專業房產與信貸中心。通過專業人士的幫助,房東已經松口,表示愿意進行核算、退款,但條件是在王女士搬走的那天。
王女士對處理結果感到滿意。可是,對于房東的驅趕,王女士心里還是窩了口氣,房東看不起人的態度讓她很受傷。王女士坦言:“事情雖然解決了,但是我們不需要房東的‘假大方’。就算在結算時與實際情況有出入,無論多少我都會支付,就算是給自己的一次教訓。”
針對華人在租房中產生的糾紛,房產經理胡朝陽提醒僑胞:為了避免分歧,在租賃合同中寫明各表的用量非常重要。在繳納各種費用方面,每月固定金額的繳費方式最容易產生爭執。而在上述案例中,由于王女士的租賃合同中沒有寫明各表的用量,在維權上有些許難度。但顯然,房東的做法是不合理的。在糾紛中,房東沒有權利野蠻地將租客趕走,而是應該書面提出解除合同的要求。
同時,胡朝陽強調,當遇到不講理的房東時,不要輕易妥協,僑胞們應盡力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房東的做法雖然令人氣憤,但是還需要以平常心對待。(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