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在耶魯畢業的中國籍學生,近日承諾向該校管理學院捐贈888萬8888美元,創下該校迄今為止管理學院畢業生的個人捐款紀錄。而他從小學一直到大學,接受的都是中國教育。這一則消息傳出后,立即在國內引起了一片輿論熱議。(1月10日東方網)
張磊在中國中部長大,曾是高考狀元。他曾在中國人民大學學習國際金融,后由人大輸送到耶魯讀MBA,在2002年獲得國際關系碩士學位。闊別8年后,他決定為該大學捐贈888萬8888美元。消息傳出,網上的網友評論炸開了鍋。不少網友對張磊的行為提出質疑。
有網友指責:“你在中國上了10幾年學,沒有中國大學的教育,你什么也不是!不能忘恩負義!”還有網友認為,中國人有錢為什么不捐國內的學校,國內的大學比耶魯大學更需要錢呀,張磊應該先把捐款投入到中國的教育事業上,目前中國各地大學教育狀況堪憂,大學生就業艱難,你不把錢投入到中國教育上,一個中國人(或許已經應該稱做華人),卻把近900萬美元的巨款,捐給了美國一所大學,在向外撒錢,實在不能理解!更有甚者,把張磊抵在了墻角:不愛國,張磊是“腦殘”,他應該把錢捐給生他養他育他的中國和母校。
然而,在筆者看來,張磊的錢是靠自己辛勞和智慧賺來的,自由支配自己所得無可厚非。再說,事實上,張磊已經告訴我們他捐款的動機了:“耶魯改變了我的一生”。從新聞報道來看,張磊是Hillhouse Capital Management(高瓴資本管理有限公司)創建人,他創建的Hillhouse Capital Management就是以橫貫耶魯管理學院的一條道路命名的。他事業的成功應該主要與耶魯的教益有關。他的捐款,其實也是一種感恩行為,張磊一個知恩圖報的人。
況且,從報道看,張磊這筆巨額捐款將主要用于耶魯管理學院新校區的建設外,另外一部分作為獎學金,提供給“杰克遜全球事務學院”國際關系計劃項目,以及資助耶魯各種和中國有關的活動,促進中美文化交流。這其中也詮釋出張磊的拳拳愛國心。
總之,在筆者看來,中國籍畢業生向耶魯大學捐巨款,這既談不上中國教育的光榮,也沒有嚴重到恥辱的地步,從某個角度來說,其更像是一聲警醒:作為一個有著上下五千年歷史的泱泱大國,作為一個誕生過無數教育大家的文化大國,我們的教育為什么會輸給耶魯大學?為什么我們的學校就像錢老所言那樣,總是培養不出杰出人才?現在中國大學有傳是849所,數量并不少。但在世界名牌大學的排名上,中國大學的位置遠不能讓人滿意。這除了中國高等教育本身起步較晚外,還與大學學術研究的權威性、創造性有極大關系。
長久以來,中國的高校都是嚴進寬出,使得高中乃至初中、小學的教育越發畸形,讓孩子在很小就成了應試教育的犧牲品,而大學突然寬松的環境又讓大學生變得更傾向于行樂和享受,而不知道如何在大學中學到應有的知識和技能,這都是讓人非常痛心的。
特別是近年來,大學校園里有的是新大樓密布和收費高,校園內學術丑聞不斷,教育重智輕德等問題突出。學生并未能學到真正有用的東西,更說不上能有產生“改變一生”的重要影響,而青年人應該得到的尊重、關心、知識、技術,卻完全被幾年后那張輕薄而代價昂貴的紙抹掉。試問,這種情況下怎能培養出杰出人才,怎能讓學生對學校產生感恩之情?
反觀耶魯大學,不僅教授陣容、課程安排、教學設施堪稱一流,其教育目標更是注重培養學生追求人生真諦,即關懷人生價值的實現、人的自由與平等以及人與社會、自然之間的和諧等。耶魯大學300多年歷史,不僅為美國輸送了大批精英,也為世界培養了許多棟梁之才,20位諾貝爾獎獲得者、5位美國總統在它的校史上熠熠生輝。1854年,中國第一位留學生容閎從耶魯大學畢業,此后更培養出著名鐵路工程專家詹天佑、經濟學家馬寅初、教育家晏陽初等一批杰出中國留學生,一個半世紀以來,耶魯大學成為中美文化交流的重要平臺。
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好的學校能影響人的一生。張磊在耶魯求學的時間雖短,但他的感慨想必是發自內心的切身體會。反過來看,張磊的捐款行為恰恰值得中國高校“反省”。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