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3月2日,北京。在第12屆“中國國際教育巡回展”期間舉辦的“第四屆留學工作與多元化人才培養論壇”上,教育部國際司司長曹國興提出“在建設創新型國家背景下掀起第二次留學高潮”的概念,同時眾多專家學者也對“第二次留學潮”的趨向、走勢及應對措施展開了探討。
公派留學潮:著眼于高層次創新型人才培養
教育部國際司司長曹國興關于“第二次留學潮”的觀點,主要針對公派留學和擴大派出留學生的規模而言。據他透露,去年底,教育部正式設立“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連續5年每年有組織、成建制地派出5000名博士生和博士后(包括國內外聯合培養),并且經費已經落實。
他說,這個項目的建立,是基于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大背景下,中國的高等學校已經成為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基礎研究的主力軍,高等教育要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知識和人才支撐這一點考慮的。所以,該項目有4個明確的目標:第一,培養能夠提升我國自主創新能力、具有國際視野的拔尖創新人才;第二,填補我國前沿學科及空白學科的人才缺口;第三,打造國際人才培養及交流平臺,建立國內外穩定持久的學術交流渠道,追蹤國際發展前沿;第四,重點支持科研團隊及學科,促使其專業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據曹國興介紹,今年對該項目留學生的選拔主要給“985”院校,同時兼顧其他領域的高等院校,包括財經類、司法類的院校。選派的渠道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通過高校的科研團隊、博士生導師與國外高等教育機構或科研單位的合作渠道來選派,把選人的責任交給學校和導師;二是利用留學基金委和國外合作培養研究生的項目選派;三是通過政府之間建立的合作平臺,比如中英卓越計劃、中法聯合博士生院等選派。
自費留學潮:關注跨境教育質量
據中國留學服務中心的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出國留學生的數量、特別是自費出國留學的人數逐年攀升,從2003年至2005年,這個數字穩定在11萬以上。而去年出國的13.4萬名留學生中,自費留學的就有12.1萬人,占了90%以上。
面對持續走高的自費留學潮,教育部國際司副司長姜鋒坦言,從政府的角度看,遇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質量,第二個問題還是質量,第三個問題是怎么保證質量,這是非常緊迫的。他說,去年教育部發了6次留學預警,這說明在留學或者跨境服務中,還是在相當程度上存在質量問題。如果涉及到個人或者孩子,對家庭和本人的損失非常大,甚至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據了解,近幾年隨著自費留學的持續升溫,政府確實在下大力氣解決留學服務中存在的質量問題,努力保證出國留學的含金量。正如一些政府教育官員所言,一個非常重要的舉措就是我國政府已經與26個國家和地區的政府簽署了學歷學位的互認協議,其中主要是歐洲國家,還有加拿大的7個省,這等于與這26個國家和地區在教育質量上得到了互認,從而在國家層面上確保留學文憑的可信度。
但對于互認協議中沒有涉及到的留學國家怎樣涉足呢?教育部中國留學服務中心副主任邵巍博士告訴我們,在目前33個留學目的國的1.5萬多所學校里,包括美國、日本都沒有和我們簽訂互認協議。但是通過留學服務中心開展的對國外學歷學位證書的認證服務,可認定這些國家的教育質量,幫你判別真偽、鑒別質量,使你對“所去讀的學校是不是具有合法辦學的資質,國外院校所頒發的證書是不是得到所在國家政府的認可,本人拿到的證書是不是真實可信”等問題心知肚明,避免上當受騙。
同時為了更好地解決“信息不對稱”對跨境教育質量的困擾,教育部去年通過“教育涉外監管網”,已公布了33個留學熱點國家的萬余所大學和教育機構的名單,并及時發布留學預警,幫助社會把關。
一旦跨出了國門的學子遭遇到“留學陷阱”又該怎么辦呢?
對此,澳大利亞駐華大使館公使銜參贊謝博德表示,澳大利亞是世界上有保護外國留學生單行法的國家之一,如果遇到不測,學校出現財政困難等,學生的權益還是有保障的。他還肯定地說,澳洲院校在境外非法招生的問題不可能會發生,因為接受留學生的學校首先要向政府登記、備案,我們也有很嚴格的法定要求,政府里有核查員,對招生人員進行核查,聯邦教育部也會予以監控。而一旦違法,將會在澳大利亞受到起訴。
用法律手段來保護留學生的合法權益方面,在同屬澳洲的新西蘭也有相關法律。新西蘭駐華大使館教育參贊韓尚毅說,所有招收留學生的學校都要簽訂行為準則,否則沒有資格招生。一旦發生不測,財政出現支付困難,政府也會采取措施保證留學生的權益。新西蘭還有一個中央集權的質量保證體系,任何私立學校都不可能逃避政府的監控。所以說,這些學校都能夠提供新西蘭政府認可的學歷。
回國就業潮:避免“海歸”變“海待”
由于中國經濟形勢持續向好,在留學潮波瀾涌出的同時,回國潮也連綿不斷。2006年出國留學的人數增長比2005年增長了13.5%,而回國人數比2005年增長20%,可以看出,回國的增長速度高出出國。去年留學回國人員達4.2萬人,其中自費生3.34萬人,占了近8成。
隨著自費留學人員的大量“回潮”,如何避免“海歸”變“海待”也成為一個嚴峻和持久的話題。
在出國前選專業時就做好籌謀,避免“扎堆”和“趨熱”,是避免回國后“滯銷”的一條重要經驗。對此,留學服務中心副主任邵巍博士用數據分析說:根據留學服務中心對2004年—2006年國外或境外學歷學位認證的統計,在48514份認證中,學習人文社會科學的占47.58%;學習工程技術的占44.73%;學習醫藥的占2.45%,學習農業的占0.47%;學習自然科學的占4.53%。從這些數據中可以發現,留學生對專業的選擇還是有些偏窄,目前我國一些亟須的專業,如,醫藥、農業(僅230人)、自然科學等關注的人很少。另據北京市留學服務中心對2820個回國求職人員的數據分析,在人文社會科學類中,學習管理的占32%,金融的占10%,而工程技術類又以計算機和信息科學最受青睞。他希望學子們能結合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需求,結合國家專業的需求,包括回國就業的趨勢去慎重地選擇留學的國家、學校及專業。
與專業“扎堆”現象大相徑庭的是,在留學國家的選擇上出現了多樣性。“很多學生不再趨之于傳統的留學熱點國家(簡稱八大國,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日本、加拿大、德國、法國、俄羅斯),他們也選擇像荷蘭、韓國等一些國家,這些國家開始成為新的留學國家。比如,新西蘭的留學,近幾年穩步回暖,不少人到新西蘭去學新媒體電影制作,準備投身于創業產業;而去年獲得愛爾蘭簽證的人員有8000人。”邵巍說,這是一個好的現象。因為某國家去的人多,回來后的就業能力可能會受到一定的限制。
學生到底在何年齡段出國最佳,選擇出去讀本科還是碩士的話題成為會議的熱門話題。過去,教育專家們就對“小留學生”持保留態度,現在從就業和個人發展的角度,與會的大多數專家學者們依然認為,在留學時機和年齡的選擇上,仍然是本科以上,最好是去國外讀研。
如果你有志跨進世界一流大學的話,不妨聽聽劍橋大學國際項目辦公室主任、助理教務長Tao—TaoChang的見解。她說,就劍橋的經驗表明,不僅僅是中國留學生,所有的海外學生如果在劍橋學習本科的話,可能發現在他們回國時很難重新融入這個社會。孩子十七八歲時,還不很成熟,讓他們在這個年齡段來國外學習,當他們回到祖國的時候,他們會不會為自己的國家做出貢獻?現在一個海外的大本學生在英國完成學業,待在英國的可能性是不大的。所以家長要很好地考慮孩子的成熟和未來的發展。當把孩子送到國外時,這些孩子是否成熟呢?如果問什么是最佳的時機?對我們劍橋來說,我認為是當他們做好準備攻讀博士學位的時候,這是最佳的時機。進行研究,或者接受培訓,成為一個專業的學者,這樣的學生才可以獲得最大的收益。
教育部國際司副司長姜鋒也談到了“海歸”重新融入社會的能力問題。他說,我也參加過相應的用人考試,我發現從國外留學回來的候選人重新融入社會的能力,比我想象的要弱得多。有一些人在中學階段就出去了,而我們國家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發展很快,你離開4年,對我們的現狀已經相當難理解了。但是別忘了,就業能力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社會交際能力、社會融入能力,如果缺少這條,就業能力將受到限制。所以我認為,研究生階段的留學是非常可取的,這個理念應該慢慢地樹立起來。
在糾正一種留學誤區對就業的影響時他說:我堅信這一點,中國的基礎教育很好,高等教育也不差,到國外留學是因為國外跟我們的體系不一樣。應對全球化,我們需要補充自己的知識,而不是要學到更好的知識。如果你認為國外教育比我們好,可能未來就業的現實會讓你很失望,你回來可能就會變成“海待”。
Tao—TaoChang在說明劍橋的招生政策時也表示了同樣的觀點:劍橋大學認為中國現在已經有非常全面,甚至從多方面來講是高質量的本科階段的教育,而且很扎實。我們依然要鼓勵那些最優秀、最聰明的學生來到英國劍橋大學學習,然后回國服務。我們招生的重點是中國的研究生,而不是本科生。我們并不希望從中國大學中挖墻腳,搶中國的學生。
記者也了解到,為避免“海歸”成“海待”,國內外各方面都在積極地為海歸牽線搭橋。比如,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專門開設了留學人才市場,開通了中國留學英才網,而隨著一些留學大國簽證政策的進一步放寬,也對留學生們的回國就業形成利好。比如2006年英國政府將“理工科畢業生培養計劃”進行了延伸。所有成功拿到英國認可的碩士及博士研究生學位的任何專業的學生,均可在學業完成后申請繼續留英一年,而在蘇格蘭,這個延期為兩年,起點為學士。蘇格蘭行政院還為符合條件的創業者提供1000英鎊的啟動資金。這些都為留學生積累海外工作經歷創造了有利條件,正如英國使館的一位教育官員所說,當你有了海外工作經歷,特別是國外大企業的工作經歷以后,回國就業的競爭力顯然會不一樣。
數據說話
據留學專家介紹,中國學生出國讀碩士的人數明顯增多。國家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的統計數據顯示,1991年到2004年,在該中心辦理國外學歷學位認證的留學生中,碩士學位獲得者為18029人,占總認證人數的71.11%%。接受高層次海外教育正成為今后中國學生出國留學的主流方向。專家認為,中國學生青睞“洋碩士”的最大原因是來自就業壓力。此外,在大多數人的眼里,國外研究生學位比國內的有更高的含金量,并且許多外國高校優厚的獎學金政策也深深地吸引了更多學生的目光。學子們感到,出國讀碩士不只是學歷上的收獲,更重要的是能接觸最前沿的科學技術,熟悉國際慣例,了解東西方文化的差異,是一筆回報空間較大的長線教育投資。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