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留學還是國內就學?隨著國內本科、研究生不斷擴招的形勢,這成為國內學子關注的一個話題。從2005年起,國家教育部將在全國28所重點大學中每年選拔5000名優秀青年教師赴世界一流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國家承擔全部留學費用;去年底,國家留學基金委宣布,今年國家公派留學人員從去年的3000人增加至7000人。兩個方面相加,也就意味著今年國家公派的留學人員將達到創紀錄的12000人。盡管公派出國留學不會占自費出國留學的申請名額,但是這個數字與每年15萬人的出國留學人數相比,已經占到了相當的比例。不難看出,出國留學仍然是國家鼓勵的一種接受高等教育的形式。
北京紫銘文化交流有限公司總經理侯世軍告訴記者,過去24年中連續不斷的因公、自費出國留學潮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外優質高等教育資源的結構性差異矛盾。國家加大公派出國留學的投資力度說明,這個矛盾至今沒有被很好地解決。以經濟學學科為例,新制度經濟學在美國創建于上世紀六十年代初,從1990年起至今歷時1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均授予對新制度經濟學的發展有突出貢獻的美國、英國的經濟學家。1985年美國經濟學家威廉姆斯出版了《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綜述型教材,標志著這門學科正式進入美國的大學。1990年劍橋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經濟行為與制度》總結型教材,也標志著這門學科正式進入英國的高等教育體系。然而,國內直到2004年,才開始有不足十所的重點大學正式將此學科納入課程體系。因此,派選優秀人才出國繼續深造的目的,還在于縮短這種結構性矛盾。
同時,教育部上周公開發布消息,今后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重點將從規模型向質量型轉變。這一轉變說明,2005年新招大學生的數量將有所控制,估計不會超過去年420萬的大學新生數量。這意味著將有更多的學生選擇出國留學。
目前,隨著近兩年來理性出國留學理念的增強,自費出國留學人員的組成與素質較之以前大有提高,留學專業的選擇逐漸趨向多樣化、合理化。但是,國內學生留學國家的選擇卻越來越集中,仍然以英、美、澳、加為主。那么,自費留學生是否面臨著國家公派留學人員的壓力。侯世軍總經理認為,國家公派的留學人員留學進修以攻讀博士學位或從事基礎研究為主,而自費出國留學以攻讀本科或碩士學位為主。因此,在留學層次上,公派留學生普遍高于自費留學生。所以,在今后相當長的時間內,不會存在公派、自費留學生的職業競爭狀況。但是,由于國家投入巨資搭建的留學生人才平臺,對自費留學生的素質與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費留學生的專業選擇必須特別注意實用性、應用性與多樣性,要努力尋求差異化的留學發展之路。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