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名十多歲的中國孩子,因為父母聽信了中介的欺詐性宣傳把他們送往新加坡留學,到了之后才發現生活艱難,幾乎流落街頭;踏上法國土地的中國留學生,原以為是進入正規大學學習,結果發現被送進三流學校的預科班、語言班,還要付出比當地市場價高兩倍的房租。在新華社記者對世界幾個國家進行的采訪調查中,上述事例并非個別。
隨著開放程度的加深,每年都有數以萬計的中國學子走出國門、求學海外,這兩年又出現了留學國家日趨增多、留學生日趨低齡化的趨勢。學子們背負著家長“望子成龍”的厚望,也胸懷見識世界、充實知識的理想。“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本是中國先賢的格言,出國留學也可以成為一次機遇,但是,如果學生和家長對國外缺乏基本的了解、盲目輕信又急于成行,就會很容易掉進國內外個別機構和學校聯手設置的陷阱之中。
解讀世界各個角落發生的中國留學生悲劇,人們不難得出結論:那些欺騙、坑害中國留學生的外國學校,都與國內某些不負責任的中介機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它們共同把中國留學生和家長作為暴利的源泉。許多情況下,甚至是中介機構扮演著主要角色。這兩年,中國執法機構已對留學市場的中介機構進行了多次整頓和規范。
留學生和家長對國外教育體系和相關法規缺乏了解,輕信了中介機構和學校的不實宣傳、廣告,匆匆走上留學路,是造成許多悲劇的又一個重要原因。比如許多人相信,在國外學習的同時可以通過打工解決一部分學費和生活費、甚至補償國內交付的大額費用。但其實,絕大多數國家為了保護自己的就業市場,都對外來留學生打工作出了嚴格規定,即使不完全禁止,也限定了打工時間和報酬,違反這些法規,不僅會給留學生本人帶來麻煩,也給中國留學生的整體形象抹上污點。
歸根到底,留學之所以“熱”起來并成為一個利潤豐厚的市場,人們盲目崇拜“洋文憑”的潛意識起了不少作用。許多人相信“洋文憑”是通往成功的捷徑,因此不考慮自身條件是否合適、甚至不進行起碼的語言學習,就“沖”出了國門,遭遇困難也在情理之中。最近,又有人拿著虛假的“洋文憑”行騙、有些所謂的“國外名校”在中國大搞“合作辦學”,不也是這種潛意識的反映嗎?
其實,“條條大路通羅馬”,留學只是通往成功的道路之一。踏上這條路之前,一定要多多觀察、謹慎思考、留心陷阱。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