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國家留學基金資助出國留學選派工作會議側記
撰文/本刊記者 徐妍
改革20多年來,國家公派留學工作肩負著為國家培養創新人才的重要責任與使命,在學科建設、科學研究、對外交流與合作等方面已經培養了大批專業人才,做出了巨大貢獻,尤其是自1996年國家留學公派工作實行改革以來,國家留學基金委始終堅持專家評審制度,并認真貫徹“個人申請、專家評審、平等競爭、擇優錄取、簽約派出、違約賠償”的國家公派留學二十四字選派方針,做到了公開、公正、公平。回歸率逐年上升,國家公派留學工作逐漸實現規范化、制度化。
進入新世紀,國家發展重要指導思想的創新和入世帶來的挑戰和機遇,給國家公派留學工作帶來了新問題和新契機。在遵循二十四字方針的前提下,國家公派留學工作也需要與時俱進,既解決改革中出現的新問題,也不斷創造一些與時代相宜的新做法。這正是日前分別在安徽和河北召開的2002年國家留學基金資助出國留學選派工作會議傳出的信息。
◎國家公派2001大盤點
2001年共有63個申請機構提供3323份申請材料。據統計,從申請類別來看,申請高訪者579人,占17.4%;申報普通訪問學者2666人,占80.2%;申報博士生(德國學術交流中心即DAAD項目)78人,占2.4%。從申請者的職稱、學歷來看,申請人員中具有副高職以上的人員為1886人,占56.8%,具有碩士以上學歷者為1990人,占59.9%。從申請學科情況來看,文科占39.7%,理科占9.2%,工科占21.4%,醫科占12.8%,農科占6.5%,經管占10.4%。從申請者年齡來看,申請人平均年齡37.54歲,申請高訪平均年齡45.04歲,申請普訪平均年齡36.14歲,申報博士研究生平均年齡29.91歲。從申報國別來看,共申報48個國家。
根據選派計劃和專家評審意見,2001年共錄取面上申報人員1672人(不包括DAAD項目錄取人員),按與有關國家政府教育交流協議補充錄取398人。錄取人員涉及中央和地方的主管部門103個,西部地區共錄取了297人,有93名和48名分別來自行政管理部門和廠礦企業的申請者被錄取。
在做好面上選派工作的同時,國家留學基金委還受教育部委托,承擔了美國福布萊特項目(美方來華專家的教學單位安排及中方學者的選派工作)、加拿大中加學者交流項目、DAAD項目、德國愛伯特基金會獎學金項目、德國阿登納基金會獎學金項目、美國哈佛大學項目、IBM中國優秀學生獎學金等項目的執行工作。
此外,國家留學基金委還負責《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重點高校系主任和實驗室、研究所骨干出國研修項目”、“西部地區人才培養特別計劃”項目、“基礎課教學基地教師出國研修項目”、“重點高校校長培訓項目”、“公共管理人才培養項目”等的實施工作,并繼續與遼寧、河北、湖南、青海等省開展了地方合作項目,有利地支持了地方國家公派留學工作的開展。
◎規范管理是保證
國家留學基金委常務副秘書長張鳳禧在會議上強調,國家公派留學管理工作的規范化是國家留學基金委始終如一貫穿在點面工作中的,他們以管理為出發點,采用多樣化的手段,不斷與國際慣例接軌。
保證留學人員的回歸是確保出國留學效益的重要環節。多年來國家留學基金委始終堅持按期回國制度不動搖,在重點加強與我駐各國使(領)館教育處(組)聯系的同時,注意加強與地方主管部門、派出單位的合作,形成國內外管理上的合力,充分發揮各方面的積極性。2001年,國家留學基金委還專門組成調研小組與用人單位座談,征求派出單位在國家公派留學人員管理工作中的意見和建議,并及時與派出單位溝通情況,得到派出單位的支持。
據張鳳禧透露,通過與國內外有關部門的密切配合和積極工作,按期回國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廣大留學人員按期回國服務意識、法律意識進一步增強,對于目前的管理辦法、方式,以及經濟賠償的制度予以了充分的理解和肯定。據統計,截至2001年8月底,國家留學基金委共向美國等68個國家和地區派出各類國家公派留學人員9551人,到期應回國的人員中已有6745人按期回國,按期回歸率占應回國人員的90%以上。共有342人未履行按期回國的義務,其中的240人已按協議賠付完畢,其他人員的違約責任正在追償當中,整體履約率達98%左右。
◎不容回避的問題
獎學金標準有待進一步提高。過去的兩年里,在教育部和財政部的大力支持和積極促進下,赴美、加、澳、英等34個國家的國家留學基金資助標準已經得到了提高,不過與對方提供獎學金項目的資助標準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
有些派出單位對國家留學基金的申請不夠重視。由于采取“個人申請”的方式,有些派出單位認為國家留學基金的申報是個人行為,因此沒有把國家公派出國留學與本單位的人才培養和學科建設結合起來,對申請人的情況把關不夠,造成國家公派留學與單位的人才培養相脫節。
堅持專家評審和同一標準使得各地區獲資助人數不平衡。由于我國各地區發展的不平衡,特別是西部及偏遠地區的人員與發達地區的人員不是在同一起點上競爭,因此某種意義上講是一種不公平的競爭。這就要求國家留學基金不僅要支持重點,還應該滿足特殊地區的需要。
派出對象和學科范圍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從國家留學基金的申請及錄取情況看,資助對象主要集中在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政府部門、產業部門及其他部門的人員偏少,這就使國家留學資源的受益者過于集中,沒能滿足其他行業對國家公派出國留學的需求。
管理辦法有待進一步規范完善。國家公派留學改革以來,留學人員按期回歸率達到了很高的比例。然而,留學效益的評定,不僅要看回歸率,更重要的是要看留學人員回國后發揮作用的情況。
◎與時俱進才會更好
國家公派留學工作改革的成效有目共睹,但面對新形勢、新問題,只有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才是出路。為此,這次會議確定了今后國家留學基金工作的一些新的思路和計劃。
面對入世后的新形勢,加強入世后的人才培養工作。針對我國受沖擊非常嚴重的產業如農業、金融業等,加大培養力度,使中青年學術骨干和科技人才發揮積極作用。
建立專家咨詢系統。請專家就我國學科發展戰略確定一些優先領域,根據這些領域設立相應的項目,然后按項目選派,保證重點,提高選派質量。使公派工作不斷得到完善和改進。
使派出人員派出層次、項目等多樣化。國家留學基金計劃中選派訪問學者出國進修或從事合作研究有其短期的實用性,但從長遠利益考慮,為彌補某些學科和專業人才的缺乏,適當選派研究生出國攻讀學位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培養高層次人才和拔尖人才的一條重要渠道。
做好幾個結合。具體做法是使國家公派留學工作更好地實現個人申請與單位推薦相結合,學科專家評審與行政管理干部評審相結合,擇優錄取與按需派遣相結合,國家需要與地方、部門、系統行業需求相結合,錦上添花與雪中送炭相結合,國家基金與地方基金相結合,進一步發揮國家公派的示范作用,帶動并促進各地方單位的留學工作。
建立留學效益的評估體系。國家公派留學作為政府行為,留學效益應成為衡量其執行情況的主要指標。據悉,教育部已啟動并行將完成的“公派出國留學效益評估”項目,將為建立科學的評估體系和評價指標提供重要基礎,也會對政府決策提供依據,從而對今后國家公派留學工作產生積極的影響和推動作用。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