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北京市工商管理局會同公安機關、教育部門對涉嫌違法經營的30多家出國留學中介進行了查處,罰沒20多萬元。
中介市場存在哪些問題?
1、無照、無證經營。一些不具備工商行政管理部門頒發的經營許可證或沒有教育部門頒發的《自費出國留學中介服務機構資格認定書》(以下簡稱《資格認定書》)的企業、單位,暗中從事出國留學中介活動。
2、超范圍經營。指注冊營業范圍內沒有出國留學中介業務而實際上在從事該業務的。
3、轉租、轉包。指取得教育部門頒發的《資格認定書》、有運營資格的,以合作的名義將其轉租、轉包給沒有資質的機構,從中謀取利益。46家已批準的自費留學中介機構中,許多機構不同程度地存在此類問題,對“合作”的內容和形式也缺乏明確的法律界定。
4、外國企業常駐代表機構從事出國留學中介業務。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關于外國企業常駐機構的登記管理辦法》的規定,外國企業常駐機構應當是從事非直接經營活動的代表機構(兩國政府已有協議的除外),如果違反此規定,則需責令其停止經營活動,并處以人民幣2萬元以下的罰款。
如何識別非法中介?
必須要有教育部門頒發的《資格認定書》才能做出國留學中介代理。目前,北京市取得《資格認定書》的中介機構僅46家,全國共有80余家。從80年代開始出現出國留學中介機構到1999年出臺許可證政策,其間近20年的規范空白里,由于市場需要,北京涌現出200多家出國留學中介。
以前經過審批、在工商局登記注冊的中介機構,還需要取得教育部門頒發的《資格認定書》。
來自北京市消費者協會的統計顯示,關于出國留學中介的投訴并不是很多,一般一年十多起,主要是合同糾紛,對某些承諾未能兌現不滿意,真正說拿了錢不辦事的還沒有。但如果你在出國留學中權益受損,你可以向工商、公安和教育部門投訴。(周一)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