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領江先生哥哥的經歷據說頗具傳奇性。哥哥的故事是由弟弟代述的—— “小學生”考上了劍橋留學
哥哥和我相差幾歲,可就是這幾歲,使他失去了讀書的機會。
小時候因為母親沒有隨軍,父親工作忙,我們就沒大人管,所以獨立性很強。哥哥更是從七八歲就開始獨立生活,念完小學后當時沒法接著讀書,于是還沒槍高的他13歲不到就當兵去了。17歲時哥哥入了黨,20歲正要提干時他卻主動要求復員。那時還不到80年代,以他的條件,從部隊出來后只能當個工人。
80年代初正是“唯有讀書高”的年代,全國人民在當時似乎除了讀書再也找不到出路,因此“小學生”哥哥居然也想加入這個行列。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小學生”哥哥硬是憑著毅力自學英語,兩年后在萬人競爭的公派赴英留學考試中,擊敗了不少來自名校的大學生,考上了英國劍橋大學留學生。
學成回國文憑卻不被承認
留學生哥哥興沖沖回到國內準備大展拳腳,豈料碰了一鼻子灰——外國文憑不被承認,同樣是教英語,哥哥只能拿國內正規大學出來的老師工資的一半,哥哥的文化程度一欄仍然只能填上“小學”。另外,他還得面臨艱難的補文憑之路。一個在廣東省英語翻譯界小有名氣的留英人員補到后來在檔案里還只是一個“高中”文憑,哥哥再次陷入了心理嚴重不平衡的狀態。
再次自學終于事業有成
與其這樣不平衡,不如另尋出路。哥哥再次自學考到律師執照,然后下了海。隨后幾年,各種領域他都作了嘗試——在民營企業干過,做生意被騙過,不過嘗試中生意倒也做成了幾筆。現在他和別人合伙開了一家公司,在中信廣場辦公,自己有車,除了祈福新村的房子外,他還另有好幾套房子,所以即使他工作處于可有可無的狀態,光是靠房租也可以過得很好,何況他還有一個年薪幾十萬元的太太。
曾拒絕月薪兩萬的工作 哥哥和我一樣,都是樂天知命的人。曾有一家公司找到他以每月兩萬元的高薪要他去,而他當時的收入才每月七八千元,但他拒絕了,他不想被上下班那種固定的時間所約束,更不想活得太累,這或許是我們這些特殊環境下成長起來的人的一種逆反心理——長期受制度約束反而更渴望自由。
可能在別人眼里像我哥哥那樣整天開著靚車來來去去應該算是很成功了,但在我們心里并不覺得怎么樣。在這個社會里,我們所能擁有的權力太少,所以對于別的需求也很淡然。我們的生存準則很自我:不妨礙別人,也不需要別人來適應我們;對于父母的期望、別人的要求,我們最終會取決于自己的選擇;不一定非要到國外去,但只與白領這個圈子里的人交流。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