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中介仍在運作 合法中介違規操作
近年來,自費出國留學熱不斷升溫,越來越多的學生把國外高校作為深造的目標。隨著自費留學市場的日益紅火,消費者的有關投訴也在增多。據北京市消費者協會投訴部龍部長介紹,自1995年開始,消協每年都會接到有關留學服務方面的投訴,近年來有增多的態勢,但數量相比其他行業還比較少。2000年北京市消協接受的投訴有十幾起,目前大部分正在調查、解決中。
據了解,北京市教委、北京市工商局每年也收到一些對出國留學中介的投訴。投訴量雖然不算大,但反映出的問題比較突出,比較集中。據消協副秘書長張明先生和投訴部龍部長介紹,問題主要表現為:
第一?非法中介侵害消費者的利益。目前,北京市經過國家教委、公安部、工商局批準的合法中介有46家,但據了解北京目前從事出國留學中介服務的機構有300多家,一些機構及個人未經批準就在從事自費出國中介服務,其中既有國內的企業和組織,也有外國機構。按照國家的有關規定,這些機構及個人從事的自費留學中介活動屬于違法行為,與這些機構簽署的留學服務協議是無效的,合法權益得不到法律的保護。
第二,合法中介違規操作。
其一是“掛羊頭賣狗肉”,比如,為達到順利簽證的目的,他們為出國留學人員辦理旅游護照、探親護照,這些人即便到了目的地國家,留學費用也很難支付。
其二是合法機構將自己的合法證明出租、轉讓,與非法中介勾結,一旦出現問題,消費者的利益得不到保護。
其三是幫助消費者制作虛假文件。有些消費者不符合出國留學條件,但為達到出國的目的,留學中介為消費者制作虛假材料。這既有中介的問題,也有消費者自身的問題。問題一旦暴露,這樣的出國留學人員等于上了“黑名單”,不僅當前的目的國去不成,在一段時間內,其他國家也很難成行。
其四是中介提供虛假情況,誤導消費者。有些中介在對欲出國留學人員介紹國外學校情況、教學質量、生活費用、生活保障、學歷文憑認可程度等方面不如實介紹,誤導消費者。有一位消費者從國外提出投訴,某中介機構在該消費者出國前介紹外國某大學“一年學費、生活費10萬元人民幣”,但到了該校才發現,實際費用至少是每年13萬元人民幣,給留學人員及其家庭造成極大壓力。中介機構以低價吸引消費者,消費者到了目的地發現真相時,為時已晚。
第三,也是目前消費者普遍反映的一個問題,就是中介收費不透明、不公開。同一目的地、同一專業,各中介機構收費項目不統一、收費標準相差很大,讓消費者深感困惑。
目前,各中介機構收費項目、收費標準皆自行決定,報主管部門備案。消費者不了解基本的收費標準、收費項目,對哪些該收、哪些不該收、收費是否合理等問題心里沒底兒,很容易造成糾紛和投訴。
針對這些問題,北京市消費者協會龍部長及其他專業人士忠告廣大出國留學消費者:
第一, 出國找合法中介。不要被非法廣告迷住眼睛,不要貪一時的便宜。合法的中介機構及其外方合作伙伴均經過了嚴格的審查與認證,辦事程序是公開的,因而其中介活動是可靠的;即使消費者的權益受到損害還可以索賠。各家中介機構均在銀行存有100萬元備用金,作為賠償之用。備用金由市教委、市公安局共同監管,因此,消費者的利益是有保障的。
第二, 證件要看原件。針對某些合法中介出租、轉讓合法執照的情況,有關專業人士指出,合法的中介服務機構應具備兩份重要證件:一是注有“留學中介服務”字樣的工商部門頒發的有效營業執照;二是由教育部核發的《自費出國留學中介服務機構資格認定書》,二者缺一不可。消費者還應注意該機構營業執照和《自費出國留學中介服務機構資格認定書》是否是原件,是否是有效證件,中介機構的地址是否與證件上登記的地址一致。因為按有關規定,中介服務機構除特殊批準外,不許設立分支機構。
第三, 自己不弄虛作假。
第四,向中介機構索要所去國家、所去學校的全部資料,并通過互聯網直接到該校的網址查詢。這樣得來的資料能夠更詳實準確。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